第五节 艺术教育
第五节 艺术教育
一、艺校
第一期艺校 1959年,市内有京剧团、评剧团、文工团、说唱团4个专业团体。虽然当时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正逢兴盛时期,但也存在着演员不足。没有后备力量的问题。经市政府批准,由市文化局举办了第一期艺术学校。招生对象是全市范围内的小学、初中毕业生和在校的有一定文艺基础的学生。招生名额80名。
学校属于集资办学,经费由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列支,学制2年。
第二期艺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本市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受到严重破坏。为恢复各专业表演艺术团体,充实新演员,1971年,市政府决定举办第二期艺术学校。这一期的招生名额占市师范学校的招生名额、学籍由师范学校掌握,学制2年。共招收66名初中毕业生,开设声乐、舞蹈、京剧、器乐4个班。
1972年,西哈努克来本省访问,伊春艺校被调到哈尔滨参加欢迎西哈努克的文艺晚会。当时市招待中央领导、外国来宾,全由艺校演出。学员毕业分配到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成为当时文艺舞台的主要力量。
第三期艺校 市评剧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撤销。粉碎“四人帮”后,市委决定重新恢复市评剧团。为补充评剧演员,经与省戏曲学校协商,举办了省戏曲学校伊春评剧校外班。招收25名(演员男10名、女10名、乐队5名),学校由市文化局直接领导。学生的助学金由省戏校拨给,其它费用由市评剧团列支。学校的学习条件较好,课程、教学比较正规。按省戏校教学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毕业后统一分配到市评剧团工作。
二、文工团代班培养学员
话剧代班培养两期,第一期是1971年办的,学员15人。其中,男学员8人,女学员7人。第二期是1976年办的,学员9人。其中,男学员3人,女学员6人。
歌舞定员培养,1980~1983年7月,由省艺术学校,为林业文工团培养舞蹈演员14名。
团代班培养,1970年10月,培训6名。其中,舞蹈演员3名,演奏员3人。1971年,培养22人。其中,舞蹈学员12人,声乐学员6人,演奏学员4人。
1976年,培养14人。其中,声乐学员6人,演奏学员8名。1979年,培养舞蹈学员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