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业余体校
第六章 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业余体校
1965年,市业余体校成立,设田径队、篮球队、速滑队。“文化大革命”中停止训练。1971年,重新恢复时,设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速滑队。1974年4月,市体校集中食宿、训练和学习。由于市体委不能解决教师和教室,集中学习只能采取借读的方法,就近读书。业余体校重点班定编田径10人、教练员2人,篮球(男、女)20人、教练员2人,乒乓球20人、教练员2人,速度滑冰15人、教练员3人,女子排球15人、教练员1人。重点班面向青少年进行业余专项训练,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与市体校相衔接的是县、区级一般业余体校。1974年铁力县业余体校设足球、乒乓球2个项目;南岔区业余体校设篮球、排球、速滑3个项目;友好区业余体校设速滑、排球2个项目;伊春区业余体校设速滑、篮球2个班;乌马河区业余体校设冰球1个项目;翠峦区业余体校设乒乓球1个项目;一般业余体校面向少年儿童进行专项培训,向上级体育部门推荐人才。到1985年,一般业余体校发展到12所。其中,体委办9所,企业办3所,参加训练368人。
1971~1985年,业余体校共向省体工队、体校、部队体工队、体育院校输送各项运动员188人。其中,速滑女将曹桂凤、举重名将郭伟茹、兵乓球国手焦志敏,篮球运动员白常瑞、蔡广生,田径运动员冯志全、杨光等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