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圈河伐区作业综合小工队
罗圈河伐区作业综合小工队
1961年,双子河林业局改称林业实验局之后,当年冬,局长郭振远和中国林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博士)兼实验局副局长宋莹到罗圈河林场检查伐区生产时,发现工人有忙有闲,生产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宋莹提出:“伐区生产不能分工太细、应该是放下耙子就是扫帚,苏联伐区作业劳动组织叫做综合小工队或联合小工队”。
1962年,在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组的帮助下,首先在罗圈河林场吕世忠小工组试行大混合劳动组织形式。
吕世忠小工组原系自集自装作业,即在1个装车场只配1台拖拉机、5名工人,完成集材、装车两道工序。4月,在自集自装的基础上增配4人,组成9人的大混合工组,除完成集材、装车两道工序外,同时还完成清林、铺道、打小木拌、机械维修、插索带及送水、送饭等工作。由于充分利用组内有效时间,辅助作业可灵活运用空隙时间完成,进一步提高了综合劳动生产率。同时,各道工序为集材作业创造条件,机械发生故障,其他成员可参加排除,拖拉机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
大混合工组立方米工资支出较原来自集自装工组也大有减少。4月,每立方米工资大混合为0.889元,自集自装为1.02元,原大工段为1.033元。经过1个月试点后,全场伐区作业全部实行拖拉机自集自装大混合工组,并改称综合小工队。在此同时,又在东西卡尔太二林场试行采、集、装联合作业小工队组织形式,作业范围增加了采伐工序。由于人多了,问题也多了,不脱产的小工队长不便管理,设立了脱产小工队长,并正式定名为伐区作业综合小工队。7月,双子河林业实验局在全局各场均实行不同形式的综合小工队的劳动组织。在此同时,伊春林管局组织了各局到罗圈河林场参观学习、推广了综合小工队经验。10月,罗圈河伐区作业采、打、集、清、装综合小工队的经验在全省林区推广。
1963年8月,双子河林业实验局局长郭振远在北京国务院礼堂向林业部汇报了实行综合小工队的情况,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到会听取了汇报。之后,林业部提出在东北、内蒙古林区推广这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