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用语
林业用语
开山——每年秋季开始采伐作业时。
叫树——用斧子将伐区的树敲一敲听其发出的声音,以此判其是否腐朽。
流送——利用河水运输木材。
水闸——为提高被流送木材的速度,而提高水位的拦河设施(拦河坝)。
骑木马——流送中,由于木材插垛阻碍通行,拆垛人将插垛木材拆开后,骑上一根原木顺流而下。
马套子——适用于高山,零散小块伐区使用的一种集运木材方法,即用木头做成爬梨,用马拉着将造成的件子材运下山。
桃花水——春天汇流而下的融雪水。
赶羊——即流送木材。
插垛——流送时许多木材插在一起。
出河——将木材从河流中取出上岸。
割树——指采伐树。
把头——指旧时林区组织工人干活者,也称顶棚子的人。
柜头——指旧时林区采集作业的公司。
木把——指旧时的伐木工人。
拉杆的——旧时指熟悉林区生产作业的带工人。
顺山倒——采伐时喊山用语,被采木顺山坡往下倒。
迎山倒——采伐时喊山用语,被伐木迎着山坡往上倒。
上挂——被伐的树未倒,搭在未伐的树上挂着。
回头棒——树倒后崩回来的树棍(往往伤人)。
吊死鬼——吊在树上的树丫(风天遇此要注意安全)。
打拌——放树时树干劈开了(指伐树时,因树切身大或下楂不当,在树倒时造成的劈裂压柈子现象)。
捆山倒——指扔在山上未运下山的木材。
摊尖饼——指楞场堆着许多未归楞的木材。
原条——经过打枝而未造材的整根树干。
腊千子——树木中无树冠的树杆。
老杆——已枯死的树木(站杆)。
山帽——山顶峰生长的树木。
哈腰挂——指抬木头时哈腰用掐钩掐住原木姿式(为林区笨重体力劳动方式,抬原木上楞法)。
上楞——将木材归成垛。
打牙——归楞时木材不齐,也指木材相互咬住不易搬动。
件子——将伐倒的树打去树丫,按木材规格进行量材、造材后的原木。
打丫子——用斧子将树枝丫砍掉即打技丫。
吊卯——将在山里造成件子的木材,用人力小集中的方法,归成小堆,一头用横木垫起来。
麻达山——迷山。
佛爷坐子——指伐倒后的树墩子。
说话——指抠楞时楞垛倒塌前发出的磨擦响声,是危险的信号。
搭挂——指被伐的树下倒时搭在别的树上。
叫楂——指被伐的树在将要倒时发出的声响。
反楂——指树最终倒下方向与原判断方向相反。
坐殿——指被伐的树下上楂已锯断而树不倒。
盲流——指贮木场传送带传送原木没到楞头就被挤出流槽的原木。
挂号——用砍刀将预伐的树和伐区小号边界上的树砍上明显标志。
砍上颏——伐木时,按树倒方向用大斧将树的下楂口的边砍出一个深度为3~4公分,45度角的斜面,以助树倒。
兜下颏——伐木时,用大斧将锯口下面往上砍出一个深3~4公分,40度的斜面以便掌握树倒方向。
摘挂——把上挂的树,通过某种方法,使其倒向地面。
抬蘑菇头——人力抬木头归楞或装车。
冻板道——为冬季汽车运材在伐区临时修筑的运材道路。
泡蘑菇——对装病或小病大养仍挣工资的工人的消极行为的称乎。
打拐——采参人走山路拐弯时,将路边的草或树折断,作为拐弯的标志。
灯碗子——寄生在树上的芒类植物。
二层炕——连接两个山坡间的一块平地。
地窨子——林区开放初期,伐木工人修筑的简陋工棚子即往地下挖1米深,上面用木杆搭起盖子。保温,光线昏暗。
道士帽——一种前坡短后坡长,老式的林区采伐工人住房。
顶趟子——对在林区以捕获小动物为生的人的俗称。
下对——在倒木上或小兽类行走的地方,用木棒或小板方做的一种禽获小动物的狩猎工具装置。
假植——未植完的苗木,用土将苗根埋上,预防风干,确保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