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936年
1932年—1936年
1932年(伪大同元年)
6月 勃利党支部组建。
1933年(伪大同2年)
2月 日本关东军进驻勃利县城。
8月 经中共密山县委批准,建立勃利特别支部,党员20余人。
10月 中共勃利特别支部在青山河口召开会议,将勃利特别支部改为勃利区委。
1934年(伪康德元年)
2月10日 勃利县连珠岗村民反对日伪缴收地照和枪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村千余户村民奋起反抗,组成了300人的抗日武装队伍。
12月 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抗联四军)在勃利大通沟、小五站(七台河)一带活动,发动群众组织反日救国会。
1935年(伪康德2年)
7月23日 勃利县委进行了改组。李成林任书记。管辖勃利城区、青龙山、兴隆镇(刁翎子村)、小五站4个区委。七台河归小五站区管辖。
8月 第四军活动中心,由密山北移到七台河、勃利、方正一带。吉东“特委”决定将领导第四军任务移交勃利县委。
10月 上旬 第四军军长李延禄 在依兰五道河子密营,组织召开四军团以上干部重要会议,学习讨论“八一宣言”。一师师长兼一团团长杨太和与政委李守中带队从驻地去参加会议,途经七台河的缸窑沟时同敌遭遇,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因寡不敌众杨太和不幸英勇牺牲。
1936年(伪康德3年)
2月下旬 中共勃利县委书记李成林向抗联四军军长李延禄传达了上级指示,命他去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报到接受新任务,抗联四军军长由刚从苏联学习归国的李延平代理,并兼任一师师长。黄玉清提任四军政治部主任。在七台河桃山驻地李延禄向李延平移交了工作,并召开大会由李成林宣布上述决定。
3月 抗日联军三军四师在师长郝贵林、政治部主任金策率领下,猛烈攻击了“勃桦”交界石头河子金矿,击毙守卫伪军多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战马、粮食及其它物质,烧了伪矿警队营房,两小时后抗日联军胜利撤出。四军返回七台河休整。3月下旬,四军代军长李延平率领卫队连护送李延禄到密山县哈达河工段,由密山派人护送出境。李延平率领队伍返回桃山。
5月23日 “日伪”400余“讨伐队”从勃利出发宿营于七台河的桃山。抗联三军四师由师长郝贵林率领,半夜发起突然袭击,击溃日寇“讨伐队”。
6月 中共勃利县委书记李成林和抗联四军二团副官刘喜去依兰黑背村开会。途经大四站乡福兴村马粪包沟时,不幸被3名土匪谋害遇难。
6月20日 李延平率领四军军部、卫生连和宫显庭领导的七团计200人,同三军四师主力一起向宝清地区东征,四军政治部主任黄玉清率领四军一团仍留在七台河、茄子河、桃山一带活动。
7月 北道特委任命鲍林为勃利县委书记,县委委员牟芝事任小五站区委书记(牟家住在七台河)。
11月 抗联四军政治部主任黄玉清率领一师一团、三团活跃于七台河、偏脸子、小五站、青龙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