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壤发育
第五章 土壤
第一节 土壤发育
成土母质。全市成土母质主要新生界第四系以前中酸性接成岩、酸性火山岩,中生界侏罗系砂岩、砾岩等地质时代的岩层风化残积物和坡积物,在此母质上发育成土壤。土层较薄,质地粗疏。平原区的成土母质是在前古生代褶皱基础上,经中生代强烈活动形成的断隙盆地,由第四系沉积或冲积(包括河流、湖泊沉积物)形成土壤,大都发育为非地带性土壤。
生物气候条件是属中温地带。在自然植被类型上属于针阔叶林类型。绿色植物强大的根系将养料元素吸收和植物残体遗留在土壤中形成了土壤的有机质和腐殖质,加之动物的尸体残留在土壤里,经过夏季高温多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强,养料转化快,因而生物作用才能积累肥力,决定土壤作用的实质。
人的因素土壤的熟化过程,是土壤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土壤发育过程。人对土壤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体构型的改造。通过客土还田及施用农家肥料等措施,改造不利的土体构型,使土壤逐步熟化;二是消除障碍因素。采取深耕和修建排水工程,打破犁底层、白浆层、铁锰班纹层,排除土壤滞水及降低地下水位;三是通过灌溉、整地、耕耘等措施,改善土壤水、气、热状况调节补充养分,提高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