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城市布局

第四篇 城市建设

第一章 城市规划

第一节 城市布局


  七台河城市建设,根据工农混居,城乡结合的特点出发,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总体布局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以桃南为主体,东、西两区为两翼进行建设。桃南区为全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东部、西部区是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区,就近为生活小区。随着煤炭生产的开展与建设,市矿共建,逐步形成以桃南为中心的矿区卫星城镇。
  一、桃南中心区
  1958年9月,鹤岗矿务局勃利煤矿筹备处成立后,市中心区原设在七台河市所在地(今新兴区)。由于座落在煤田上部,随着煤炭开发而塌陷。加之位于七台河岸边的低洼处,经常受河水泛滥威胁,鉴于这种现状,1969年9月将市委、市政府搬迁北山(五台山)。由于地理位置所限,不便市矿共建。经反复研究和科学论证,报请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于1978年9月,市委、市政府又从北山搬迁桃南(今桃山区),形成今天全市的中心区。七台河建市前后的30年间,由于三次选址定点,两次市中心的搬迁,导致了资金上的浪费,延缓了城市建设的规模和公共设施的配套,造成了城市建设欠帐多的历史教训。
  桃南确定为市中心区的理由: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较好。座落在桃山脚下,万宝公园一侧,北部靠近倭肯河,有大型桃山水库可解决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地下无煤,城市建设用地基本可以满足需要。
  (二)桃南位于煤矿分布和全市中心。距西部新兴区9公里,离东部茄子河区7.5公里。随着东部煤田的开发,城市重心将逐渐向东转移。中心区设在桃南,可以远近结合,便于加强管理和指挥生产。
  (三)城市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西部新兴区。随着煤炭的开采,塌陷区将逐步搬迁桃南。中心区设在桃南,可以疏散大部分人口,有利于城市建设。
  二、工业区
  桃南中心区除洗煤厂项目已定外,重点发展纺织、食品、粮食加工等轻工业。西部区以煤炭生产为主,有重点的建设一些经济布局比较合理的小工业。特别是采空区和洪水淹没区内的工厂,要逐步迁到北山和桃南。东部区正处开发。在规化期内主要以煤炭生产为主,只安排一些矿区运输企业。
  三、仓库区
  全市性的仓库原则上集中在桃南建设。西部区原有仓库保留一些与煤矿生产有关的辅助设施,如材料库、火药库、坑木堆场以及粮库等,逐步向桃南搬迁。
  四、对外交通
  铁路:以货运为主兼客运。近期扩建东部区桃山至富强线。由桃山站接轨,全长16.1公里,其间设桃山东站和富强站。运输专用线一直延伸至龙湖,干线32公里。支线28.7公里,全部线路总长60.7公里,下设桃山东、富强、向阳、龙湖4个站点和铁山信号所。
  公路:“勃密”线国防公路通过市区段取直拓宽,全长71.2公里,路面宽9米,路基宽12米,原有沙石路面改为沥青路面。
  五、生活区
  城市生活居住区规化以小区或街坊作为基本构成单位。西部区以新兴区为中心,分5个独立居住区,每个居住区分2至5个小区或街道。近期以原有生活居住用地为基础,对于受洪水威胁地段,规划在外围岗地安排一部分用地,逐步进行搬迁。东部区以富强为中心,分6个独立小区。桃南为全市中心区,分两个居住区,每个居住区分5—6个小区或街道,全市拟建38个小区或街道。每小区或街道一般住5000人至1万人,每个居住区一般住2万人至5万人。东部区尚未开发,生活居住用地只作粗线条规划,原则上全部避开矿体,以矿定点,分散市局,相对集中。
  六、公共建筑区
  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机构等设施,按3级配置。桃南为新建中心区。西部区已有一定基础,按规划要求适应填空补齐。东部区居民点规模较小,除富强可按居住区级配置外,其它均按小区或街道配置。
  七、城区道路
  城市各区道路网基本形成。但由于历史原因,道路比较狭窄弯曲。规划按主次干道进行划分、适当取直拓宽。各区之间联系主要依靠“勃密”过境公路。远离公路的矿区,另行规划支线。此外为了缩短北山与桃南的交通距离,规划由北山沿倭肯河北岸山坡另开辟一条通道,经桃山水库坝前新建大桥进入桃南。桃南处于初建阶段,以向阳街和奋斗路为基础的方格式骨架交通已经拉开。桃南道路网仍以方格式为基础,基于东部结合现状和地形条件采用环形布置。
  八、园林绿化
  市区地处丘陵山区,周围树木较多,各区内和路旁绿化较少。规划考虑,园林绿化重点放在桃南。计划建3个公园,利用仙洞山及桃山水库,开辟全市性的七台河公园,将桃山及其周围原有松树林辟为桃山公园,在南部利用养鱼池和小山丘辟为万宝公园。为解决全市绿化所需苗木,在桃南西南万宝河西岸规划苗圃一处,面积24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