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市内交通 一、公共汽车公司
1972年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将长途客运与市公共交通分开管理。从运输公司拨2台客车,12名职工,在新兴矿独身宿舍东楼(现一百对过)借1个房间作办公室,组建市公共汽车公司。隶属于城市建设局领导,担负市内职工通勤和旅客接送任务。
汽车公司组建时有2台营运车辆,营运线路有3条。即北山至一副食、一百至桃山百货、一百至茄子河,线路总长度33公里。
1972年购买一台兰州产客车,省拨1台哈一型客车。年末已有营运车辆4台,职工24人。
1973年,汽车公司在北山兴建办公室和车库。1974年迁入新站。
1979年公司分设客运1队、客运2队。1队在北山办公,2队在一百对过办公。
1981年自筹1.5万元资金购置机械设备5台(件)。
1982年至1985年兴建车库2000平方米办公楼、大修厂2600平方米。自筹资金购买设备18台(件)。购置各种车辆42台,为职工解决住房贷款15万元。
1985年汽车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376万元.净值5637万元,企业自有流动资金55万元。各种车辆75台,大型机械设备23台(件),营运线路15条,职工706人。
1982-1985年固定资产增加情况统计表
表4—13
单位:万元
二、车辆及营运线路
1972年至1978年营运车辆12台,营运线路6条,全长61公里。1979年至1985年增加车辆67台,营运线路发展到15条。车辆来源主要由省拨和自筹资金购买。
车辆营运线路情况表
表4—14
三、营运管理
1972年至1976年,由于处在“十年动乱”时期,营运管理受到影响。职工一律实行等级工资,平均分配,企业亏损6.2万元,外债40万元。1978年调正了公司领导班子,在考虑学习全省同行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以经理、副经理、客运队长、调度、乘务长为主的客运管理体系和以财务、计统、核算配票为主的经济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平均分配格局。采取超时加班。票款提成的管理方法,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1980年公司对分配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实行指标分管、单车核算、超利分成,定线路、定车辆、定人员。1981年企业还清40万元外债,盈利5.9万元。1984年经市企业整顿办公室检查验收为企业整顿合格单位。到1985年底,4年时间获利40.4万元,上缴利税49万元。
1982年至1985年,公司先后被省、市、局等有关部门授予各种荣誉称号33项。
1982-1985年汽车公司荣获荣誉称号一览表
表4—15
续表4—15
四、票价与票款收入
市内公共汽车票价由汽车公司以黑龙江省规定的公里平均票价标准为依据,结合市区路面等级、线路里程、分区、分段提出划价标准,报请市物价部门批准。
1972-1985年营运里程票款收入表
表4—16
续表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