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水文地质

第四节 水文地质


  各生产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都比较简单,只局限于对井巷的涌水量进行观测。根据 观测资料,矿井涌水量有如下规律:(一)矿井涌水量大小,主要决定于矿井的补给条件和岩性、地质构造情况。从补给条件看,一般靠近地面水体的,如新立矿靠近倭肯河和七台河,矿井涌水量就大;而远离地面水体的,如东风矿矿井涌水量就小。其次,从巷道进水的方向性也可看出补给条件的重要性,如新立矿主要是后石门,即倭肯河方向,涌水量占全进的一半以上。此外,也应看到虽具备补给条件而岩性和地质构造条件不利于地下水的运移,矿井涌水量也不会大;如桃山矿虽离倭肯河接近,但因地质构造简单,且下部层位的岩性多为粉、细沙石,裂隙不发育,矿井涌水量就不大。(二)矿井越浅,矿井涌水量随季节变化规律就越明显。其次,对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的矿井,即使矿井较深,这种相关关系也较明显。
  地面水患威胁矿井安全,新建矿三井、桃山矿三井和五井、新立矿全井都发生过淹井事故。新建矿三井西临西大沟,因留防水煤柱不够,地表在零巷塌陷,造成透水事故。其它几个矿井则因地面积水,小井开采了大井的防水煤柱造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