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沿革

第九篇 邮电

第一章 沿革

沿革


  七台河市的邮电代办业务始于1937年。
  1937年(伪康德4年)在七台河开始代办汇款、代售邮票、报刊等业务。当时,七台河仅是一个百余户人家的小屯落。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3月在七台河建立了第一个邮电代办所,开始办理售票、挂号、汇款、包裹业务,并代办收订报纸。
  1956年4月,撤销代办所,成立勃利县七台河邮电所。全所共13人,负责营业和投递工作。
  1960年七台河镇人民公社成立后,七台河邮电所改为七台河镇邮电支局。人员由3人增至9人。安装了第二台50门磁石交换机,开办了电报、电话业务。同年7月21日和8月31日分别开通了第一条对佳木斯的长途电话电路和人工直达电报电路。进一步满足了广大用户的通讯需求。
  1964年,伴随七台河煤炭生产的开发,邮电通讯业务,经省邮电管理局向邮电部请示批准,在七台河成立县级邮电局,隶属于省邮电管理局领导。将勃利县邮电局管辖的茄子河、桃山、缸窑沟3个支局(所)划归七台河邮电局领导。新建了579平方米的局舍,邮路总长度35公里,有自行车6辆,市内交换机总容量由50门增加到100门。长途电话电路由1路增至5路,安装电话67门,邮电业务总量12.9万元,邮电业务收入完成8.95万元,固定资产总值16.8万元。
  1968年10月,将勃利县邮电局的北兴农场、勃利种畜场两个邮电支局划归为七台河邮电局领导。
  1970年七台河建市后,七台河邮电局改为七台河市邮电局,隶属合江邮电局办事处领导。不久,根据国务院(69)国发字40号文件指示,邮电分设,分别成立市邮政局、市电信局。市邮政局由市革命委员会和合江地区邮政局双重领导;电信局由市人民武装部领导。
  1973年12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73)60号文件规定,将邮政、电信两个局合并,恢复七台河市邮电局。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七台河市的邮电事业受到了冲击,一些合理的规章制度被废止,企业经济遭受了损失。但邮电系统的广大职工顶着“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守岗位,保证了通信任务的顺利进行。随着煤炭的开发建设,七台河邮电事业有了一定发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邮电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建设的新时期。1979年4月,全体技术人员对局内的电信通讯设备进行革新,首先在原市中心区一新兴区内开通了供电式市内电话交换机,甩掉了30多年的“摇把子”电话,使市内电话通讯业务向前迈了一大步。1980年5月1日,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
  1983年上半年,在合江地区邮电局的帮助下,全面认真地开展了企业整顿工作。经省、市检查被评为企业整顿合格单位。
  1983年末,七台河变为省辖市,七台河市邮电局改为省邮电管理局直接领导,按市辖县新体制,勃利县邮电局隶属七台河市邮电局管理。
  1984年3月,根据体制改革要求,实行党政分设。在行政管理上,经省邮电管理局批准,由两级管理改为三级管理,建立中层管理机构,分别设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邮政科、电信科、计财科、人保科、机要通信科、发行投递科、分拣转运科、营业科、机械科、线路科、电报科、话务科等14个科室。
  1985年8月,黑河矿邮电代办所成立,七台河市开创了企业自办邮电的先例,为共办邮电行业统一管理,创出了一条新路。从1982年4月开始动工兴建的邮电通信大楼竣工,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4752平方米。
  七台河市邮电局自1964年建局到1985年末,全局干部职工始终坚持“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电服务方针,坚持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思想,为矿区建设,全市国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七台河市邮电局经过21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以市邮电局为中心的全市城乡四通八达的通讯网。到1985年末,与1964年建局初期时相比较,发生了较大变化。邮电局(所)达13处,比建局时增加2.2倍,主要通信设备、通信条件和通信水平都有了改善与提高。邮路总长度353公里,比建局时延长了8.2倍,其中农村投递线路长度延长了9.1倍。邮政设备自行车33台,增置2台汽车以及摩托车、包裹收寄机、拖车等设备。电信设备有发报机13台,增加了12倍;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450门,增加了13.5倍;电话机总数达到981部,增加了13.6倍;长途电话电路162路,增加了11.4倍;电报电路5路,增加4倍,还增加到达哈尔滨直达电话电路3路。局舍总面积达到5153平方米,比建局时增加了7.9倍,还增加了邮运外汽车4台。
  1985年末,邮电业务总量106.47万元,比建局时增加了7.27倍;邮电业务总收入132.1万元,比建局时增长13.8倍;固定资产原值143.4万元,比建局初期增加7.5倍。职工的人均工资1124元,比建局时增长81%。1985年末,全局职工389名,是建局时的11.1倍,其中女职工165名。工程技术人员22名,其中助理工程师9名,助理会计师1名,管理干部36名,为全市39万人口服务,服务面积2100多平方公里。
  1985年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局以改革为中心,以改进企业管理、通信能力、经济效益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劳动管理、业务管理、技术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有16项考核的质量指标已全部完成。局党委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在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同时,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全局上下正在发扬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勇挑重担,多做贡献的企业精神,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