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械化分区 根据机械化农业的自然、生产、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区相似性,考虑农机部门结构,农艺措施和农机发展方向及途径,1984年全市划分两个机械化区。(分区范围详见表1)
近郊蔬菜机械化区:
位于大个岭以东,七台河近郊、茄子河沿岸的29个村屯。现有耕地9.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2.5%,农业人口59593人占市(区)农业人口的54.7%,人均占有耕地117亩,农业劳动力14015人,每个劳力平均负担耕地7.1亩。役畜2256头(匹)每头役畜平均负担耕地43.9亩。有大中小型拖拉机495台。其中:链轨车35台,胶轮140台,手扶(四轮)320台,每台大型拖拉机平均负担耕地5657亩,每台小型拖拉机负担耕地309亩,大中小型拖拉机的比例为1:19:5.2。拖拉机总动力14583马力,每千亩147.5马力,机械化程度41%。
此区土壤多为黑粘土,黄粘土和部分白浆土,丘陵坡度在3°~8°之间。本区矿井和居民点较多,地块零星,适应小型拖拉机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途径,应以种植蔬菜、养禽、建筑和非农业运输为主。
麦、豆杂粮机械化区:
位于茄子河沿岸东、岚峰山以西,占全市总面积77.5%,农业人口49407人,占全市农业人口45.3%,人均占有耕地6.9亩,农业劳动力10432人,每个劳动力平均负担土地32.7亩。有役畜5712头(匹),每头役畜平均负担耕地60亩。现有大中小型拖拉机426台。其中链轨车115台,胶轮车84台,手扶和小四轮227台,大中小型拖拉机的比例为1:0.4:1.1田间作业总马力为12102马力,千亩马力为35.2田间机械化程度为38%。
本区地形复杂,地势差异较大,多为山地、丘陵、漫岗和平原相互连贯。山坡与漫岗地水土流失,切割耕地、加之坡度较大,不利机械作业。
本区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春旱”,夏季雨量集中,年平均降雨量在540毫米—550毫米之间。年活动积温在2200℃—2400℃。无霜期一般在105—115天。适宜早播,预防早霜。
农作物主要有大豆、小麦、玉米、杂粮和薯类。大豆占各类作物之首,小麦次之。因此,该区农业机械化以麦豆为主攻方向。调整生产结构,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在管好用好现有农机具的基础上,把发展多种经营机械,贮运机械,开采机械,苗圃机械、木耳栽培、小产品综合利用机械做为重点。
1984年七台河市农业机械区划表表
10—7
各类农机具分区情况一览表表
10—8
1984年七台河市农业机械化程度表
表10—9
单位:千亩、万吨、台
1984年七台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拥有量表
表10—10
单位:万马力、台
场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情况表
表10—11
续表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