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疫病与防治

第二节 疫病与防治


  一、流行性传染病
  伪康德6年(1939年)据勃利伪档案记载,七台河地区发生猪花,死亡218头,开放性马鼻疽死亡103头。
  1958年爆发马传贫处死50匹马。
  1961年茄子河公社发生马传染性淋巴管炎,共发病100匹,死亡32匹。
  1976年茄子河公社新富大队从蒙古买马未经检疫,引入马传染性淋巴管炎,发病13匹、死亡7匹。
  常见的传染病种类有:
  猪:(16种)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白痢、气喘病、五号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猪狂犬病、破伤风、传染性萎缩、鼻性猪弓体病、水肿病、猪链球菌病、传染性水泡病。
  马:(6种)马三号病、马鼻疽、马肺疫、马破伤风、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流感。
  牛:(8种)牛结核、布氏杆菌病、犊牛下痢、牛副结核、坏死杆菌病、口蹄疫、牛炭疽、牛肺疫。
  羊:(5种)布氏杆菌、传染性浓包口炎、羔羊痢疾、羊痘、羊快疫。
  鸡:(8种)禽霍乱、鸡瘟、鸡传染性喉究管炎、鸡枝康体病、鸡立克斯病、鸡白痢、淋巴性白血病、盲肥肝炎。
  二、防疫
  在牲畜防疫上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本着防疫上做到“早、快、严、小”的原则,即:早发现,快处理,严要求,小范围,一旦发生疫病,迅速采取了“封、检、隔、消、处”的措施,即:封锁疫区、检出病畜、隔离治疗、消毒舍具、处杀病畜。
  本市1950年,开始猪瘟防疫,1951年搞炭疽防疫。1955年,搞猪丹毒,猪肺疫防疫。1958年搞了羊痘防疫、马传灾检疫。1974年,搞仔猪副伤寒和口蹄疫防疫。1980年进行牛结核检疫。1983年以来,重点搞了鸡瘟防疫。即雏鸡7日龄和1月龄各进行一次亚系苗滴鼻,90日龄注射Ⅰ系苗,120日龄注射禽霍乱疫苗,成鸡每年注射一次Ⅰ系苗,注射率均在85%以上,每年还进行一次牛结核,牛羊布氏杆菌、马三号病马鼻疽检疫。
  1985年末,本市消灭了牛瘟、牛肺疫、马炭疽、马三号病、猪五号病;控制了鸡瘟、禽霍乱、猪痘、猪丹毒、猪肺疫、副伤寒、牛、羊布氏杆菌病、牛结核、马传染性淋巴管炎、马鼻疽等流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