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粮店建设

第四节 粮店建设


  七台河的粮店建设本着有利于煤炭生产,方便矿区群众生活的原则。伴随着煤炭生产的开发,城市人口的增加而逐步建设与发展。
  1958年9月,勃利县粮食局在七台河公社供销社,借一栋50平方米的草坯结构土房创建了七台河第一所粮油供应部。相继又在新建矿、新兴矿建立粮店。
  1965年成立七台河特区粮食局期间,随着煤炭生产的开发,在已有4个粮店的基础上,先后又在新建矿、桃山矿、新兴矿建立四个粮店。各店总月供应量126万斤。平均每个粮店担负着6088口人的粮油供应任务,月供应量为15.8万斤。
  1970年,地辖市期间,七台河非农业人口已达80681人。为方便群众,在桃山矿附近增设九粮店,北山街的十粮店、茄子河的十一粮店、中心河公社十二粮店、新兴矿工人村的十三粮店。月总供应量为213518万斤,平均每个粮店担负6740人的粮油供应任务,月供应量17.8万斤。此期间粮店建设处于借房与自建同步进行阶段。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粮店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相继增设了新建矿南采区的十四粮店、火车站的十五粮店、建材总厂的十六粮店、桃山三井的十七粮店、矿务局附近的十八粮店、新建矿北采区十九粮店、东风矿的二十粮店、二○四队的二十一粮店、新兴矿五井附近二十二粮店。1983年七台河变为省辖市后,粮店已发展到21个,担负着149011人的粮油供应任务。月总销售量40.11亿斤,平均每个粮店担负供应人口7000人(不含代销店)月供应量约19.1万斤比建市初的1970年供应人口增加84.7%,月供应量增加87.8%。此外各粮店都兴办前店后厂,大搞熟食加工,增设便餐部、井口服务部等。粮店经营范围进入由单一供应粮油到综合配套发展的新时期。
  1985年末全市21个粮店担负165109人的粮油供应和64个行业用粮供应任务。月总销量已达50.44万斤,平均每个粮店供应人口达7618人(不含宏伟,岚峰、中心河三个代销店)月供应量24万斤。与1983年相比供应人口增加10.72%,月供应量增加25.75%。

  粮食服务网点情况统计表
  新兴粮食管理所
  表13—17
           单位:人、斤



  粮食服务岗点情况统计表
  新风粮食管理所
  续表13—17



  粮食服务岗点情况统计表
  桃山粮食管理所
  表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