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财政收入与支出 一、财政收入
为了完成国家财政预算任务,必须积极地、合理地、有效地组织收入,保证国家建设资金的需要。
1970年,财政收入完成387.2万元,比合江专署核定的指标超收2.73%。主要来源于各项税收,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87.37%;企业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10.36%。
1971年,由于亏损企业增加,实际收入与计划短收179.4万元。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商业企业费用增高,各种税收减少等。
1972年,全市财政收入221.1万元。全市工商企业共41户,亏损的企业有18户,亏损总额达137.8万元。
1981年,财政收入261.1万元,与计划相比短收769万元。其中因水灾损失671万元,属于水灾影响企业短收98万元,国家借扣82.9万元。财政短收的主要因素是工业企业管理较差,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也有水灾影响。
1985年,财政收入为1898.6万元。比1984年财政收入增长36.1%。
16年来,总的看财政收入情况是好的。1980年比1970年增长238%,1982年比1972年增长218%,特别是各项税收逐年递增。但是从1970年至1985年,企业收入一直亏损。尽管各级领导和广大企业职工做出了很大努力,仍末改变总的困境。
七台河市历年财政收入统计表
表14—1
单位:千元
七台河市历年财政支出统计表
表14—2
单位:千元
二、财政支出
七台河市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发展国民经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1970年,七台河市财政支出318.8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8.3万元,流动资金37.8万元,支援农业支出8万元,城市维修费20.5万元,文教卫生事业费44万元,抚恤和社会救济费6.7万元,城市人口下乡安置费4.3万元,“五七”干校经费 2.2万元,干部插队落户经费17.8万元,行政管理费46.2万元,还有其他支出。
1970年至1976年,财政支出共计2427万元,平均年支出346.7万元。其中平均年经济建设支出146.1万元,文教卫生事业支出75.2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12.9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100.1万元。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财政支出用于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资金,明显增加。1977至1985年期间,财政支出共12280.8万元,平均年支出1364.5万元,是1970年至1976年期间年均支出的5.6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