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抗联第四军

第二节 抗联第四军


  1933年6月,抗联第四军军长李延禄根据吉东特委指示,率400余人到达密山。在哈达河、大小金厂沟、茄子河老铁(今铁山乡)地域活动。
  1934年9月25日,在哈达沟里(密山县境内)召开了密山县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共密山县委7名成员和勃利区委密山游击队主要负责人20人。会议讨论了密山、勃利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总结了前一段党的工作。
  1935年春,抗联四军以团为单位,实行分散游击。四军一团在参谋长胡伦、团长杨太和带领下,在密山、七台河交界的锅盔山、茄子河一带进行游击战斗。5月下旬,驻密山县伪军十五团一个班,在班长带领下打死排长后,携带步枪13支、子弹2000多发,投奔抗联四军。在茄子河一带,找到四军一团。密山县反日会和一团官兵,在茄子河召开了欢迎大会。驻地反日会,妇女会、儿童团表演了节目,并赠送手帕、肥皂、猪肉、白面等慰问品。不久又接收了反日山林队“占高山”队50余人,使一团发展到近200人。
  1935年9月中旬,日寇向四军后方袭击,四军军部一部分留守人员和被服厂被敌人包围。当他们从密营撤出来,冲破敌人的包围时,将仅有的4台缝纫机,分别由4名女同志携带,由保安连60名战士护送向方正县大罗密转移,途经茄子河时遭到日寇170余人袭击,经过激战,保安连突围。被服厂朴淑玉(朝鲜族、女)背着一台缝纫机头,领着自己8岁的男孩落在后面。当她抵达茄子河时,追击的日寇已距离不远。在她刚过河隐蔽好缝纫机头,返回去接孩子时,日寇的先头追击部队已经上来了。那孩子一看,情势不好,就自己下水渡河。这位坚强的朝鲜族抗联女战士,一面高喊着“不要怕,慢慢走!”一面急步在水里跑着迎接。她们母子还差五、六步的距离,孩子中弹倒下去了。朴淑玉强忍巨大的悲痛转身奔回河岸。迅速进入了榛树林子。不久,在方正县第四军的密营里,朴淑玉头顶着用牺牲自己孩子生命保存下来的缝纫机头归队了。朴淑玉的英雄行为受到军长李延禄的高度赞扬,鼓舞了抗日战士的斗志,四军被服厂就以这台保留下来的缝纫机为基础,又办起了密营被服厂,缝纫机由1台扩展到12台。
  1935年10月上旬,抗联四军军长李延禄在依兰五道河子密营,组织召开四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学习讨论《八一宣言》。一师师长兼一团团长杨太和与政委李守中率队去参加会议,途经七台河缸窑沟时,突然与敌人遭遇。为掩护部队转移,杨太和师长率领几名战士同敌人激战,因敌众我寡,不幸壮烈牺牲。
  1936年2月下旬,抗联四军军长李延禄奉命去苏联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报到,四军军长由李延平代理。以后四军军部一直活动在大四站、小五站、桃山地域。4月初,四军代军长李延平率军部卫队连30余人,从桃山出发准备去方正县联络四军二团及其它抗日队伍。经小五站时休息一天,连夜上路,黎明时在勃利青山里西北楞与进山“讨伐”的日伪军400余人遭遇,双方展开激战。一团政委李守中、三团政委邓仪南等8人牺牲,李延平等10人负伤,部队损失较大,返回勃利关门砬子七团密营休整。
  1936年5月中旬,日寇对七台河山区一带进行春季大“讨伐”。纠集了桦南、勃利等地日伪军400余人,途经小五站、七台河、八道岗、向桃山进攻,23日晚在桃山宿营。抗联三军四师由师长郝贵林率领,半夜向敌人发起突然袭击,击溃13寇讨伐队。李延平代军长率四军部队在小五站伏击遣逃的敌人,这次战斗打死日伪军20余人,伤30余人。我方无一人伤亡,日伪军等部逃回勃利。
  1936年6月20日,李延平率领四军军部、卫队连和七团200余人,与三军四师主力一起向宝清地区东征。四军政治部主任黄玉清率领四军一团留在茄子河、桃山一带活动。不久,又收编反日山林队“占高山”队,编成新三团,吴明月任团长。黄玉清主任带一团、三团活跃于七台河、偏脸子、小五站、青龙沟一带,在群众的掩护下打了不少胜仗。11月袭击保安屯自卫团,缴获步枪19支。一团在青龙沟伏击日军“讨伐队”打死日军5人、伤4人。
  1937年春,一、三团联合攻克勃利县七星屯伪自卫团,打开青龙山伪警察所,俘自卫团长以下12人,缴获步枪6支、马匹、子弹、粮食等物资。
  1937年9月初,四军三团团长吴明月、六团团长阎福,在与日军作战时先后牺牲于勃利县境内。
  1937年9月29日,吉东省委决定周保中任第二路军总指挥。11月李延平率二团经勃利、七台河返回四军密营。11月末,周保中、勃利县委书记鲍林、先后到达四军军部密营,对四军整编。决定一师师长张相武、师政治部主任黄玉清,计180余人,在勃利、依兰、宝清边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