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机构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第一节 机构


  七台河市共青团的组织机构是随着党和行政组织机构的演变而变化的。1958年9月,勃利煤矿筹备处和七台河矿区公社团委合署办公。
  1963年矿区公社团委改为勃利矿区团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学校和少年工作部)。
  1965年5月,七台河特区成立,同时组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七台河特区委员会,张贺荣任特区团委副书记。
  1966年6月23日至25日,七台河特区首届团代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14人,代表全市1812名共青团员。特区团委副书记张贺荣作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为实现青年革命化而奋斗》的工作报告,特区党委书记李林甫、副书记孟广监出席了大会并讲话。
  “文化大革命”期间,共青团工作受到干扰,共青团组织处于瘫痪状态。
  1972年12月13日至14日,共青团七台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市委书记于瑞昌等领导出席了大会;大会听取了王秉恒代表市整建团领导小组作的《认真贯彻落实毛主席青运路线,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出团市委委员31人,常委9人,书记盛连阳、副书记柳万林、吕维才、王秉恒。机构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军体部。直属团委6个,总支10个。
  1976年8月28日至30日,共青团七台河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201人,代表全市5661名共青团员。市委书记于瑞昌到会讲话。大会选出团市委委员35人,常委15人,团市委书记王秉恒、副书记王升、李秀华。机构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校部、工农青年部、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