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教育

第二节 职工教育


  七台河市职工教育起步较晚,建国初由勃利县教育科所管。1960年七台河勃利煤矿筹备处成立后,为解决矿工技术力量不足,当年成立技术工人学校(业余),开设采煤、机电、车工、钳工、电工、木工、瓦工7个班,200名学员。1962年技工校停办,建立工人干校,同年东北工学院勃利函授站成立。
  1963年干校、夜校、函授站三校合一,归矿务局教育科领导。有专职教员40名,技术员任兼职教员,“文化大革命”后三校停办。
  1965年7月,经省煤炭管理局批准。成立七台河煤矿技术学校,隶属矿务局文教卫生处领导。开设采煤、机电两个专业班,100名学生。1968年停办,毕业生97名。
  1973年矿务局文教处成立,设职工教育组。在局工会配合下,在建材公司土建处开办技术培训班,建材总厂开办扫盲班,新兴矿四井开办技术班,共100名学生。
  1975年全国推广上海机床厂“七·二一”大学经验,矿务局办起“七·二一”大学。开设土建、财务、护士、供应四个班。每班40名学生,共计160名,学制二年。
  1979年全国职工教育“郑州会议”之后,职工教育工作贯彻“在职性、多样性、实用性、群众性、速成性、有效性”的原则,有了新的发展。
  1981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后,职工教育工作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建立了七台河市工农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编制7人。1981年矿务局党委决定,有教育科的单位配1名科长专抓职工教育工作;较大的单位成立职工教育科。全市各单位分别举办的扫盲班、高小班、初中班、高中班、中专班122个,有6862名职工参加学习,有500名摘掉“文盲”帽子,1500余名达到初中文化水平,1000余名达到高中文化水平。全市1982年文化补习对象24279人,合格率11.9%。1983年合格率23.9%,1984年22.1%。1985年达到80%。初级补课对象9016人,合格人数8178人,合格率90.2%。“双补”全员培训采取脱产、半脱产、业余三种形式,培训面达95%。全市截止1985年末,全市送外地大专院校和中专进修、培训干部368名,工人606名。矿务局局内短期培训干部1324名,工人13955名。全局职工教育校舍12190平方米,图书8110册,教室40个,总投资180.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