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聋哑人教育

第五章 特殊教育

第一节 聋哑人教育


  七台河市聋哑学校始建于1975年11月5日。校址在第四小学院内,校舍为3间66平方米草坯房,其中:一间半做教室,一间半是办公室。建校当年招收一个教学班,11名学生,3名教师。仅有6套桌、凳、两套办公桌和十分简易的教学设备。学制为8年。招生范围是七台河市属城、乡8至12周岁的聋哑儿童。执行全国统一规定聋哑学校的教学计划。使用上海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开设的课程有:思想品德、语文(初步会话、阅读、叙述、作文、写字)数学、常识、美术、体育等。
  1979年4月,教育局购买1处新校舍430平方米,校址在市第三小学东部五台山下。1983年,扩建新校舍360平方米,增建教室,办公室、律动室、卫生室、食堂等。有校田地15亩。同年9月,学校开办工厂、缝纫厂。八、九年级的男学生学木工、女学生学裁缝技术。1984年7月,首届12名毕业生全部分配到市民政饮料厂工作。体现了培养和教育聋哑儿童,使其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党和政府对聋哑儿童特殊教育十分关注,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1983年6月15日市委副书记杜崇生、副市长白景富亲自参加合江地区在七台河市聋哑学校举办的律动公开课现场会。同年秋市委副书记郝宝权、副市长白景富、教育局党委书记关鹏飞等领导来到聋哑学校同师生共渡中秋佳节。
  聋哑学校的体育运动开展得很有成效,在1984年合江地区首届乒乓求比赛中取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和男子团体第一名。1985年在全省伤残人运动会上,聋哑学生胡永利获得5000公尺第一名,王丽梅获乒乓球女子单打第二名,并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在杭州举行的乒乓球赛,获“精神文明”运动员奖。
  1985年聋哑学校发展到5个教学班,65名学生,18名教职工。校舍建设已初具规模,教学设备比较完善。校园有600延米石砌围墙,校庭内建永久性花坛4个,临时性花坛带15个。卫生室存有卫生器械和常用药品。律动室内设有电子琴、脚踏琴、大、小鼓等设备。体育设施有乒乓球案、蓝球架、跳箱等。图书2000多册、彩电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