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外(边)贸企业

第三节 外(边)贸企业


  一、外(边)贸企业
  上缴利润  1974年,呼玛县开展对俄贸易业务,在县供销社机构中增设1个外贸股具体负责洽谈业务。1977年由县供销社划出,成立独立核算的对外贸易公司,由省主管部门管理;1988年5月,大兴安岭地区成立边贸总公司。
  1990年,大兴安岭地委制定“兴边富民”战略,发展对苏边贸及国内贸易。同苏联13个州、市、区执委会、44家企业结成贸易伙伴,签订贸易合同17份,合同金额4684.3万瑞郎。漠河县边贸公司与苏方签订3项实质性易货贸易合同,并在12月份履约,过货男女式呢子大衣5000件、铝锅150个、铝盒300个等民用生活用品,金额78万瑞郎;劳务承包由1989年签订经济技术合同项目1个、合同总金额3193.4万瑞郎发展到1990年签订经济技术合同项目3个、合同总金额4166.1万瑞郎,因双方都受到进出口商品许可证限制,履约速度缓慢。1990年,亏损额65.4万元,比上年增亏5.4万元,增亏幅度为9%。主要原因是涉外费(接待费和出国费用)比上年增加5万元。
  1993年,大兴安岭地区接管属地外贸企业财务管理(1977至1992年外贸企业为省主管部门管理财务)。清理家底,核算资金;核定外贸行政管理人员经费;实行承包,执行地区财政局的划“零”政策。同年,漠河县边境经济贸易公司、呼玛县边境经济贸易公司获准对俄经营权,兴安一类口岸开通,呼玛一类口岸获准开通;由单纯的易货贸易向易货和现汇贸易相结合发展,当年签订贸易合同34份,其中:现汇合同20份,比上年12份增加近两倍;签约额5247万元,其中:现汇80万美元,比上年2500万元人民币增长一倍多;当年实际履约易货贸易11份,比上年增加履约合同5份;履约金额797万元,其中:现汇7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履约额510万元。当年签订经济技术合同6份,比上年增加4份;实际签约额207万元,比上年减少300万元。当年实际执行经济技术合同1份(到俄执行种菜合同,以木材等易货,出境25人)。
  1995年,全区外(边)贸企业发展到12户,其中外贸4户,边贸8户。边贸8户中,地区边贸公司于1995年12月破产,其余7户获净利润7万元;外贸企业4户,除地区外贸局直属外贸公司盈利22万元外,其余公司皆为亏损,计亏34万元。是年,全区外(边)贸企业实现利润-228万元,亏损额为266万元,比上年减亏30.7%。
  1996年,大兴安岭地区外贸企业5户,边贸企业5户。当年实现利润总额58万元。其中盈利企业6户,盈利81万元,亏损企业4户,亏损额23万元。外贸企业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户,为1995年地区边贸公司破产划过来的企业。5户外贸企业利润总额为26万元,其中3户盈利44万元;2户亏损18万元。边贸企业5户,比上年同期减少3户。当年,边贸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万元,其中2户盈利企业盈利37万元,2户亏损企业亏损5万元。全年实现出口创汇10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47.2万美元,增长47.2%。
  1997年,全区外贸企业4户(比上年减少1户)。4户外贸企业利润总额为-11.57万元,其中2户企业利润为零;2户企业亏损11.6万元。4边贸企业(比上年减少1户)利润总额为-37.1万元,2户企业利润为零;2户企业亏损37.1万元。
  1998年,外贸企业4户,边贸企业2户。外贸企业4户,亏损18万元,其中2户企业亏损18万元,另外2户(大兴安岭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和大兴安岭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年中均已停业。边贸企业2户,亏损214万元,另外2户企业(大兴安岭大安商贸公司和大兴安岭兴远贸易公司)年内已解散,未列入决算。是年,全区外(边)贸企业利润总额为-233万元,比上年增亏184万元。亏损主要原因:大兴安岭对外经济贸易公司由于原有销路受挫,新销路又未打开,致本年没有收入。为拓展销路较上年费用有所增加,企业亏损比上年同期增加16万元;大兴安岭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因停业,利润为零,比上年同期减亏8万元。
  1999年,全区外贸企业4户,边贸企业2户。4户外贸企业中2户亏损55万元,另2户(大兴安岭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和大兴安岭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停业没有收入。2户边贸企业均为亏损企业,计亏损6万元。是年,全区外(边)贸企业销售收入42万元,比上年减少56万元,下降57.2%;销售成本53万元,比上年减少59万元,下降47.3%;共发生三项费用42万元,比上年减少28万元,下降60%;企业利润总额-61万元,比上年减亏172万元。
  2000年起,全区外(边)贸企业转制,以税代利,企业法人向属地国税、地税机关缴税。
  1993至1999年,全区外(边)贸企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974.5万元,亏损1100.5万元,上缴财政收入-358万元。
  折旧基金  1977至1992年,大兴安岭地区外(边)贸企业归省主管部门管理。
  1993年6月起,全区7户外(边)贸企业下放至大兴安岭地区管理。同年,执行财政部《国营商贸金融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开始实行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外贸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为800元,由此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按分类办法比综合折旧办法少提取折旧的企业,其少提数额,经主管部门审查,同级财政批准,在1993年底前补提,在成本中单独反映,1994年1月1日起不再补提。按规定,从1993年起所提的基本折旧基金全部留给企业使用,不上缴财政。
  1994年7月起,执行财政部《关于提高国营商贸金融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的通知》,外(边)贸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核算固定资产折旧仍按《国营商贸金融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执行。同年12月,执行财政部《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额按照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率和分类、年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率为固定资产原值的3%至5%。
  1995年9月起,执行财政部《关于国有商品流通企业有关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外(边)贸企业对已交付使用的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项目,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按规定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以后,再按竣工决算数调整原估价和已提的折旧。
1996年3月起,执行财政部关于商品流通企业非经营用房的折旧年限确定为35至45年(根据建筑结构、自然损耗以及实际承受能力确定具体折旧年限)的规定。对外贸企业购建的非经营用房不拥有产权而只拥有使用权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无形资产管理,并按合同确定的住房使用权年限分期摊销,合同未确定使用年限的,按规定的折旧年限分期平均摊销。1999年,有边贸企业2户,即塔河县边贸公司、漠河县边贸公司;外贸企业4户,即大兴安岭宏利进出口公司、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对外贸易公司。

  外(边)贸企业收入统计表
  3—50  (1993—1999年)
              单位:万元



  二、外商投资企业
  1990年,大兴安岭地区开始招商引资,当年审批外商企业1户(呼中龙朋卫生筷子有限公司)。引进外资37万元,主营卫生筷子,经济效益较好,是年实现利润总额22万元,上缴所得税4万元;1991年实现利润总额9万元,上缴所得税2万元,比1990年下降50%;1992年实现利润总额-28万元,亏损主要原因是:外商龙朋公司卫生筷子售价五年一贯制,不但没涨价,反而下降,1989年外地卫生筷子一等品出口22美元,而1990年龙朋卫生筷子一等品每箱出口却下降为21美元,1992年下半年虽提高到21.5美元,但出口量太少,只出口一等品3091箱;1989年外地卫生筷子二等品出口每箱为19美元,而龙朋公司1990至1992年都一直为18美元;国内销售四等以下卫生筷子每箱始终在40至50美元之间,而成本却逐年提高,1991比1990年每箱提高22.5%;1992比1991年又提高7.5%;除原木涨价原因外,因公司自己采伐,且燃料、配件等均涨价,电费1990年每度0.37元,1992年已涨至0.45元,提高21.6%;外方不愿进口一、二等品,致使一、二等品在港口积压时间过长增加仓储费用等。
  1993年,大兴安岭地区引进外商3户,引进外资481万元,当年实现利润总额82万元,上缴所得税17万元。盈利的主要原因是:投资额增长12倍;外商合富公司、龙朋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改革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拓宽销售渠道,除对日出口外,又增加对韩出口和内销。
  1994年,引进外商3户(全区计7户),引进外资699万元,但经营不善,当年实际亏损总额173万元,没有上缴所得税。
  1995年,大兴安岭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减至6户,外商投资额增至1926万元,比1994年增长175.5%。实现利润总额177万元,比上年增长4.3倍,上缴所得税50万元。1994年亏损70万元的龙朋公司,1995年收支平衡,实现利润1万元;外商金岭公司1994年亏损44万元,1995年盈利12万元;外商塔河公司1994年亏损44万元,1995年盈利13万元;北奇神公司,1994年盈利80万元,1995年上升至101万元。1995年全区外商甩掉亏损帽子,创历史最好水平。
  1996年,全区外商经济运营不好,亏损严重,全年实现利润总额为-576万元,比上年增亏600万元。外商投资企业减至2户,上缴所得税11万元。亏损主要原因是:外商投资额骤降至377万元,比1995年下降80.4%;龙朋卫生筷子公司净亏损608万元,当年出现10份企业法人代表变更,通过清仓查库承担以前年度320万元亏损,处理经营损失34万元;北奇神保健品有限公司亏损29万元。
  1997年,全区2户外商企业投资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实现利润总额-49万元,比上年减亏73.2%。上缴所得税3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倍。减亏主要原因是:北奇神保健品有限公司开拓市场,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当年实现利润114万元。
  1998年,全区2户外商企业投资没有增加,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30万元,减亏18.4%。上缴所得税37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1999年,全区外商增加1户(计3户),投资额增至632万元,比上年增长49.4%。3户企业均盈利,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35万元,上缴所得税41万元,比上年增长10.8%。扭亏增盈的主要原因是:3户外商均从自身挖潜做起,广开筹资渠道,增加投资,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市场,增强获利能力。
  1990至1999年,全区外商共投资507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91万元,缴纳所得税200万元。
  2000至2001年,全区深化改革,全面实行企业转制,以税代利,企业法人向属地国税、地税机关缴税。

  外商投资企业收入统计表
  3—51  (1990—1999年)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