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经费
第四章 行政管理费
第一节 行政经费
民国时期,行政支出主要有内务、财政、军政、司法、外交、工商等。在呼玛、漠河建立了县公署、设治局和基层政权组织卡伦,行政费开支较大。1912年(民国元年),漠河设治局行政费岁出6307元,l913年(民国2年),行政经费岁出6679元,比1912年增长5.9%,l916年(民国5年)岁出9660元,比1913年增长4.4%。1926年(民国15年)、1928年(民国17年)、1929年(民国18年)呼玛县行政经费岁出分别为6232.80元、9564元和14464元,支出逐年增加。庞大的行政经费岁出,主要用于官吏的薪俸。各级官吏中薪俸的差别很大。如县长的薪俸与一般官吏的薪俸相差竟达16倍。县知事月支260元,科长月支100元,科员、技士、翻译月支50元,通事月支30元,一等雇员月支24元,二等雇员月支20元,三等雇员月支16元。设治局局长月支70元,一等司事月支30元,二等司事月支24元,三等司事月支18元,稽查、通事月支30元,马巡月支16元,步巡月支12元,使役、厨夫月支10元。
东北沦陷时期,日寇为维护其殖民统治,设置庞大的统治机构,绝大部分支出用于政府的费用。当时县公署的行政经费支出项目繁多。主要有俸津,即属官、技工、视学、慰劳金、职务津贴、冬季津贴、勤地津贴、补偿津贴、办公费等。1934年(伪康德元年),漠河公署费岁出18883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52%,鸥浦公署费岁出17540元,占同期财政岁出的66.1%,呼玛公署费岁出17082元,占同期财政岁出的53.2%;1935年(伪康德2年),漠河公署费岁出8562元,占同期财政岁出的44.4%,鸥浦公署费岁出8345元,占同期财政岁出的56.3%,呼玛公署费岁出8375元,占同期财政岁出的50%;1936年(伪康德3年),漠河公署费岁出15409元,占同期财政岁出的44.9%,鸥浦公署费岁出15295元,占同期财政岁出的49.5%,呼玛公署费岁出15264元,占同期财政岁出的42%。庞大的政府机构,衰败的经济,微薄的财政收入,迫使政府经费支出不得不逐年减少。1936年漠河、鸥浦、呼玛三县公署费支出比1934年分别减少7.1、16.6、11.2个百分点。
建国初期,呼玛县废止旧的行政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按照政务院规定,行政费管理坚持保证供给和厉行节约的原则,支出范围包括行政机关、党派、团体所开支的费用。1950至1952年,在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情况下,行政经费支出所占比例较大,3年累计支出53.1万元,占财政支出的81.6%。1953年,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呼玛县经济在恢复中有新发展,财力渐渐增强,行政经费支出有所增加,但同时加大了其他费用的支出,虽然“一五”期间累计支出18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47.4%。
“二五”时期(1958至1962年),受“大跃进”的影响,呼玛县行政机构扩大,所需经费明显增加,行政经费支出289万元,比“一五”期间增加支出109万元,增长60.6%。行政经费支出虽有增加,所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例下降了12.7%。
“调整”时期(1963至1965年),贯彻中央发出的《关于厉行节约的紧急规定》,呼玛县行政支出紧缩,累计支出179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38.3%,比“二五”期间下降38.1%。
“三五”时期(1966至1970年),各项事业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仍有发展,行政经费支出增加。“三五”时期,全区行政经费累计支出542万元,比3年调整时期增加支出363万元,占“三五”时期财政支出的14.3%。
“四五”时期(1971至1975年),由于呼玛县、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分别从黑河地区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划归大兴安岭地区,行政机构扩大,人员增多,行政经费明显增加,到1975年,全区行政经费累计支出1746.8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17.2%。
“五五”时期(1976至1980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所需行政经费增加,至1980年,5年行政经费支出2116.8万元,占全区同期财政支出18%。比“四五”期间增长21.2%。
“六五”时期(1981至1985年),行政经费支出逐年增加,由1981年支出500.8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1140.6万元,增长1.3倍。全区“六五”期间累计支出4042.6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21%,比“五五”期间增长91%。
“七五”时期(1986至1990年),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财力增强,行政经费支出明显增加,全区累计支出7038.8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11.2%,比“六五”期间增长74.1%。
“八五”时期(1991至1995年),随着经济建设速度加快和事业的发展,行政经费也随之逐年增加,1991年支出1634.4万元,到1995年增加到2934万元,增长79.5%,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了6.5个百分点。
“九五”时期(1996至2000年),由于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其间,行政机关办公设备、办公手段科技含量加大、现代化程度提高,增大了行政经费的支出。全区行政经费支出达到21064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6.3%,比“八五”期间增长89.9%。
2001年,全区行政经费支出8629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1.6%,为1980年支出608.4万元的14.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