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粮食企业清产核资

第二节 粮食企业清产核资


  1995年,按照省财政厅、粮食局《关于粮食企业清产核资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的通知》(黑清[1995]5号)要求,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对全区粮食企业1994年以前的国有资产、国有资金进行全面清查核实。全区组成5个清产核资粮食专题小组,全面清查,认真复查。经认真审定,止1994年末,全区151户粮食企业资产总额22938万元,资产损失79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损失146万元,流动资产损失7821万元。在流动资产损失中,属于1991年以前老挂账未处理资金3946万元;属1991年以前企业漏报资金587万元。包括:呼玛县1991年以前超亏挂账179万元,1991年水灾损失及抗洪救灾漏报损失92万元,1991年以前商品及资材亏库报损99万元,其他损失69万元,呆坏账损失74万元,其他潜亏挂账54万元,1982年塔河建粉楼超支少报资金挂账20万元。是年,粮食企业固定资金5968万元;流动资金占用23051万元。其中:存货占用5505万元,为全部资产的24%。三角债资金占用9705万元,占全部资金的42%。
  1992至1994年,粮食企业新发生挂账资金3288万元。其中:属于商品超耗、亏库未处理及包装苫垫资材盘亏172万元,企业应摊未摊费113万元,福利基金超支269万元,呆账损失97万元,基建超支68万元,其他损失382万元,超计划亏损挂账资金2187万元。粮食企业资金滞死、周转不灵,几乎全部靠银行贷款生存,1994年末银行贷款高达14076万元,年付利息1410万元。1992至1994年粮食企业共发生亏损11749万元,3年中,省财政厅、粮食局共一次性补助3158万元,各林业局及财政部门帮助消化421万元,省给包干亏损指标6404万元,超出5345万元,但粮食企业仍未摆脱超亏局面。
  1994年,针对粮食企业超亏严重以及清产核资发现的问题,行署、林管局做出决定,对大兴安岭粮食企业经济指标实行县(区)及林业局首长负责制,行署专员与各县(区)及林业局一把手签定责任状,将粮食企业减亏增盈任务落实到地方政府和各林业局,如以后再超亏由当地负责解决。地区粮食局各科室对县(区)、林业局粮食企业减亏增盈工作实行分片包干,一抓到底,具体帮扶,组织地属粮食企业改革,机关分流,广辟生产门路,以尽快扭转亏损局面;将全区粮食企业人事、劳资、财务管理体制全部下放到县(区)及各林业局管理;地区财政局、粮食局在县(区)清产核资全面复查的基础上,组成工作组,分期分批对全区粮食企业各独立核算单位按要求进行资金复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