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市隶属沿革
第二节 县、市隶属沿革
1941年9月1日,伪东安省在鸡西街设置鸡宁县,辖鸡宁、滴道、恒山3街和鸡宁、恒山、滴道、平阳镇、哈达岗、劝农、新平、曲河9村,总户数23262户,人口150524人。梨树镇、平岗、吉祥、土顶子属穆棱县治;小五站属勃利县治。
1943年10月1日,日本关东军为使国境地带的军事管辖区域和行政管辖区域一致,以加强其“国防建设”,设立东满总省。今鸡西市境内为东满总省鸡宁县,部分地域由蜜山县、林口县和牡丹江省穆棱县、三江省勃利县管辖。
1945年5月28日,东满总省被撤销,将原牡丹江省与原东安省合并,新设东满省,省会设在今牡丹江市。今鸡西境內为东满省鸡宁县,部分地区由蜜山、穆棱、林口县分辖。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9月)
今鸡西市为合江省鸡宁县。其余地区隶属关系未变。
1945年9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伪满洲国彻底垮台。同年11月21日,中共在佳木斯成立合江省政府。1946年3月1日,鸡宁县临时政府成立,隶属合江省东安专署。4月15日,绥宁省政府成立,鸡宁县隶属绥宁省。5月13日,中共东安地委决定成立鸡宁县政府,隶属关系未变。1947年5月10日,永安县政府成立,辖永安、黑台、连珠山、下亮子、东海区。7月底,中共合江省委决定撤销永安县,永安县与鸡宁县合并。同时决定将东海、向阳、下亮子区划归鸡宁县,共余4个区划归蜜山县。同年10月1日,牡丹江专署与合江省东安专署合并,成立牡丹江省,鸡宁县隶属于牡丹江省。1948年7月9日,牡丹江省撤销,鸡宁县属合江省管辖。1949年5月1日,合江省建制撤销并入松江省,鸡宁县划归松江省管辖。同年7月30日,鸡宁县改称鸡西县,隶属关系未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鸡西县隶属松江省。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将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立新的黑龙江省。同年8月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哈尔滨市成立。鸡西县为黑龙江省直辖县。
1956年12月18日,国务院第41次会议批准,撤销鸡西县建立鸡西市(地级),由黑龙江省直接管辖。1957年3月5—7日,鸡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鸡西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根据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鸡西县所辖银丰、鸡林、得胜、前进、永和、金城、新城、综合、友好、兴隆、哈达、东海、永安、下亮子乡和平阳镇划归蜜山县管辖;兴农、安平河、哈达砬子乡划给勃利县管辖。将穆棱县梨树区、林口县麻山区西大坡乡和奎山乡的太和村划归鸡西市管辖。鸡西市辖5个区10个乡。即鸡冠区,辖红星乡、城子河乡、梁家街乡;恒山区,辖丰乐乡、胜利乡;滴道区,辖柳毛乡,团山子乡;麻山区,辖大通沟乡、兰岭乡、麻山乡;梨树区。8月,鸡西市划归牡丹江专署管辖。10月,蜜山农垦局8510农场原辖柞木林场划归鸡西市管辖。同年12月,牡丹江林管局八面通林业管理处原辖桦木林场划归鸡西市管辖。1964年6月,从鸡西市、蜜山县、勃利县划出一部分地区,成立鸡东县。鸡西市将银峰、哈达公社划归鸡东县。1968年12月19日,黑龙江省革委决定,鸡西市为省直辖市。
1983年,实行市管县领导体制。10月18日,中共鸡西市委、市政府和牡丹江地委、牡丹江行署根据黑政发函〔1983〕38号文“鸡东县划归鸡西市管辖的通知”,在鸡东县召开接交大会。至此,鸡西市辖6个区、1个县、25个乡(镇)。
鸡冠区,辖红星、西郊乡。
恒山区,辖民主、红旗、柳毛乡。
城子河区,辖长青乡。
滴道区,辖滴道河、兰岭乡。
梨树区,辖梨树乡。
麻山区,辖麻山乡。
鸡东县,辖鸡东镇和银峰、
永和、前卫、平阳、
下亮子、综合、向阳、
永安、东海、新华、
哈达、兴农乡及明德、
鸡林朝鲜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