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鸡宁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鸡西地区为蜜山府第六区(平阳镇区)西乡第五保(鸡冠山保)。下辖北大甸子、张家街、黄泥河子、鸡冠山、柳毛河等5个甲。1912年,蜜山府改为蜜山县。1931年1月8日,蜜山县改为蜜山县,鸡冠山仍属蜜山县一个保。1934年由保甲制改为街村(屯)制,鸡冠山保改称鸡西街。1941年9月,伪满洲国皇帝敕令22号,在东安省设置鸡宁县,置3街9村。改鸡西街为鸡宁街。
1945年鸡宁县行政区划
1-2-1
1945年8-11月,新政权未建立,由沦陷时期的旧职人员出面组成维持会,“维持”社会秩序,旧的区划未变。1945年11—1946年5月,鸡宁县划归合江省管辖,但仍沿袭沦陷时期遗留的旧区划。
1946年5月,鸡宁县政府成立,全县建立城关、滴道、新兴、恒山、平阳、哈达、兴农区政府。1947年7月,永安县撤销,其所辖东海、下亮子区划归鸡宁县。1948年4月,成立鸡冠区,下辖15个村。同年7月,成立鸡林朝鲜民族自治区。下辖19个村。1949年8月,全县设城关、鸡冠、滴道、恒山、新兴、鸡林、平阳镇、下亮子、东海、哈达、兴农区,下辖4个街154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