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七章 建筑
第一节 机构队伍
一、私营建筑业
1924年1月,中俄官商合办穆棱煤矿公司在哈尔滨成立。10月,公司组成一支2400人的建筑队伍,在工人村修建土坯结构的“马架子”工棚18栋。到1929年,相继修建宿舍、厂房、医院、俱乐部、学校等67项工程。
1931年,明世凯在今城子河区二太堡建明家大柜,承揽土木建筑工程。
1933年,日本土建资本家在鸡西地区组建土木建筑株式会社,下辖清水、吉川、高岗、大林、阿川若干组。施工季节 到大连、哈尔滨、沈阳等地招募侨居的日本“浪人”。同时派把头到山东、河北等省招募农民,组建季节 性施工队伍。在鸡西地区的西山、乌拉草沟、平阳镇南山修建兵营、兵工厂、地下军火库、军用物资仓库和5座军用机场。
1936年,日商长谷川株式会社承建密山炭矿机械制作所(今鸡西煤矿机械厂前身)工程。1937年以后,日本资本家沈古与“满炭”合办密山、滴道炭矿时,古屋柜头承建滴道洗煤厂,汇合修田奇柜头承建滴道发电所,清水柜头承建满炭大院、仓库和日本人住宅,古川柜头建筑公路、桥涵、锅炉房工程,本监柜头修筑道路、排水和滴道河北、中暖炼人炉工程,永井柜头和土野柜头承建零星土建工程。1939年,长谷川株式会社承建鸡宁发电所(今鸡西发电厂前身)主厂房,金村株式会社承建冷却塔,兴亚株式会社承揽设备安装。同年,旅居朝鲜的归国华侨张林森承建祥光路西端路北的风月楼(妓女院)。
1939年,大把头王云朋在麻山村设柜头,承揽麻山采炭所建设。同年阚奎一在城子河炭矿二太堡建阚家大柜,工人400人。1940年,阿川株式会社支持刘成轩成立德成公司,从关内招募50多名工人,承建鸡西驿(火车站)工程。1942年1月,王云朋大柜先后建成麻山采炭所劳务系、办公室、配给所、变电所、机械厂、电气工厂、火药库、绞车房等地面土建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鸡西县成立工人建筑大队,私人建筑业逐渐被国营建筑业所代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私人建筑业逐年增多。1980年,鸡西市登记核准个体建筑业3户,从业人员17人。1981年,个体建筑业10户,从业人员31人。1982年,个体建筑业21户,从业人员65人。1983年,个体建筑业72户,从业人员236人。1984年,个体建筑业126户,从业人员366人。1985年,个体建筑业110户,从业人员391人。
二、煤矿建筑业
1947年,东北工矿处鸡西办事处成立建筑组,招收临时工1000人,编成维修队,承担恢复各矿的基本建设任务。
1950年3月,矿务局建设处土建科,组建鸡西、城子河、恒山、滴道4个工程队,每队工人500人,承担所在矿的矿建工程、职工住宅和福利设施的施工任务。1951年12月,矿务局建设处改为局建设公司。1952年,矿务局建设公司撤销,按施工专业分别成立鸡西矿务局矿建公司、钻探公司、土建公司,职工总计1822人。1954年5月,矿务局矿建公司划归东北煤炭管理局北满建井局,改称鸡西建井公司。7月,鸡西建井公司划归东北第二建井局,改称鸡西建井处。
1955年6月,鸡西建井处改属东北第二基本建设局,称鸡西建井工程处。1958年,建井工程处又与矿务局土建公司合并,改称鸡西矿务局基本建设工程公司,职工1.1万人。
1959年,鸡西煤矿机械厂组建基本建设工程处,职工1800人。
1962年1月,矿务局基本建设工程公司改称鸡西建设公司。同年11月,建设公司改称鸡西建井工程处。
1963年1月,鸡西建井工程处与鸡西矿务局基本建设工程公司合并,改称鸡西矿务局建设公司,职工4965人。
1965年2月,矿务局建设公司与矿务局建设处合并,改称鸡西矿务局建设工程处。
1966年1月,撤销鸡西矿务局建设工程处,分别成立煤炭工业部第二十二工程处和鸡西矿务局工程处。
1969年3月,二十二工程处与鸡西矿务局工程处、设计处合并,改为鸡西矿务局建设工程处。全处职工4502人。
1979年4月,撤销鸡西矿务局建设工程处,成立矿务局建井工程处、建筑工程处。到1985年,煤矿建筑队伍有职工13438人,成为担负鸡西矿务局矿建、土建、安装3大工程任务的综合性施工队伍。
三、地方建筑业
1951年,鸡西县成立建筑工人大队,县工会设3名兼职人员(县工会干部兼任)负责日常管理和对外联系业务,职工150人。1952年初,建筑大队移交县劳动科管理。1955年3月,鸡西县劳动介绍所和县房产维修队组成200人的建筑施工队伍。
1956年8月,从县房产维修队中调出48名工人组建鸡西县建筑工程队。1957年,县建筑工程队改为鸡西市建筑工程公司,职工76人。到1959年,市建筑工程公司有职工500人。同年,组建市政工程队,职工473人。麻山区组建工程公司,职工98人。
1960年,矿务局建设公司在鸡西发电厂施工的2个工区划归市政系统,组建鸡西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职工355人,原市建公司改为鸡西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全市有地方建筑企业5户,职工1500人。
1962年,撤销市一建公司,把原公司所属一○三工区的300名工人充实到市二建公司,其余职工归还矿务局,将二建公司改为市建工程公司。经过调整,全市地方建筑企业从5户减为4户,职工从1500人减到650人。
1964年,城子河办事处、恒山区分别组建建筑工程队,职工386人和173人。
1965年,滴道区建筑工程队组建,职工111人。1967年,滴道区建筑安装队组建,职工140人。1970年,鸡冠区建筑安装工程队组建,职工82人。
1972年,市政工程队升格为市政工程处,职工412人;恒山区奋斗服务公司建筑队组建,职工20人。1973年,市煤炭工业局建筑工程队组建,职工102人。1975年,市建公司经过整顿后,职工人数达840人。1977年,鸡西铁路工程队组建,职工216人。
1978年,城子河、滴道、恒山区工程队和鸡冠区建筑安装工程队、油漆队合并,组建全民所有制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职工825人。1980年,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改名为市房屋建筑工程公司。
1981年,市房地产管理局所属的房屋维修队划归房屋建筑工程公司。公司有工区4个、油漆队1个、水泥构件预制厂1个,职工1111人。
1982年,市经委把轻工局工程队、二轻局工程队、机械局工程队、冶金局工程队、电子局无线电五厂工程队合并,组建鸡西市工业建筑安装公司,职工868人。同年,市政工程处改为市政工程公司,职工517人;鸡西市锅炉水暖安装队,职工36人。
1983年,撤销房屋建筑工程公司,恢复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同年,鸡西市东风油漆化工工程队组建,职工59人。
1984年,市工业建筑安装公司移交给建委管辖,改名为鸡西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市建委所属建筑企业职工达3124人。各区及企事业单位先后组建全民所有制的建筑工程队6个,集体所有制工程队68个,乡镇建筑工程队29个。
1985年末,鸡西市有建筑企业80户。其中,一级企业2户,二级企业3户,三级企业2户,四级企业32户,五级企业41户,职工总数27648人。形成以国营建筑企业为主,集体建筑企业、乡镇建筑企业一起上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