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机械化施工

第四节 机械化施工


  一、构件吊装
  鸡西地区建筑施工现场的物件吊装和垂直运输,长期以来靠人抬肩扛。工人沿着外墙由脚手架木搭成的“马道”向上运送,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1952年,矿务局建筑处在恒山煤矿修建山南独身宿舍30米高的锅炉房烟囱时,垂直运输用人推绞磨。1953年,建设小恒山煤矿竖井工程,用角钢焊2个龙门架,用15千瓦的绞车作为动力垂直提升。1958年,市建筑工程公司吊装机械化程度达30%。1972年,市建筑工程公司从牡丹江市引进1台TTK1.5吨卷扬机,又自制20台,不仅解决公司的需要,还支援其它施工企业的急需。1975年,市建筑工程公司从贵州省购进1份少先吊图纸,试制成功鸡西市第一台“八一”吊。先后制作5台,解决了龙门吊提升达不到高度的困难。1978年以后,建筑企业为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机械装备不断增加。到1985年,市一建公司、二建公司和矿务局建筑处等主要建筑施工企业,有施工机械1075台(件),每人平均动力装备率2.65千瓦,每人平均技术装备率831元。
  二、混凝土搅拌
  1953年,鸡西县混凝土施工完全是手工操作,个别施工企业开始利用机械搅拌。1963年,市建筑工程公司始有搅拌机,混凝土搅拌的机械化程度只有10%。1973年后,混凝土机械化搅拌程度逐年提高。1985年,市一建公司预制板厂机械搅拌量达3.5万立方米,占搅拌总量的59.7%。预制板厂的构件生产,从上料开始到产品出厂,基本实现机械化连续作业。现场浇注的混凝土搅拌虽然是机械化,但后台上料还只是半机械化。有的仍使用手推车,影响混凝土工程的综合机械化程度。市一建公司、二建公司施工现场用机械搅拌混凝土、预制板厂生产预制构件,基本用机械搅拌。
  三、土石方作业
  新中国成立前,鸡宁县建筑土石方施工,完全是手工劳动。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鸡西市少数建筑企业才有推土机。1984年,市政工程公司修建青龙山水源工程,投入推土机5台、挖掘机1台、自卸汽车5辆,完成管道工程1.7万米,土方量12万立方米。管道通过一座山,开凿山洞353米,石方量2500立方米。1985年,市政工程公司完成土方量12万立方米,其中用机械完成11.7万立方米,机械化程度达97.5%。设备有挖掘机2台、推土机5台、自卸汽车22辆。
  四、抹灰作业
  1952年,鸡西县建筑行业广泛推广东北工业部建设公司哈尔滨市工程处杨德重抹灰小组研制的20种抹灰工具,保证了抹灰质量,适宜培养徒工。徒工在技术工人的指导下,利用新工具,可以直接进行作业。
  1953年,矿务局建筑工程处高文发抹灰队创造标准木楔抹灰法,提高工效4.5倍。70年代中期,全市建筑企业从哈尔滨市学来机械化抹灰,利用喷枪把灰浆喷涂在建筑物上。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灰浆泵易出故障,喷枪容易堵嘴,加之机械笨重,未能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