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污染
第八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污染
一、废水
工业废水1925年,穆棱煤矿公司建小型发电厂。1938年,伪满炭业株式会社建满炭滴道发电所。1939年,伪满电业株式会社建滴道发电所,1941年鸡宁发电所建成投产。到1945年,鸡宁县3座发电所每年平均排放工业废水72.8万吨,废水中的污染物(悬浮物、硫化物、生化耗氧量、化学耗氧量、六价铬等)每年平均725.4吨。
1946—1948年,鸡宁县每年平均排放废水70.1万吨,废水中的污染物709.3吨。1949年,工农业生产发展,城镇人口大量增加,鸡西县排放工业废水281.6万吨,污染物2816吨。1950—195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比1949年增长21.8%。工业废水增长10.6%,污染物增长21.8%。1953—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比前3年平均增长66.3%;每年平均排放工业废水比前3年平均增长66.6%,污染物比前3年平均增长66.3%。工业废水主要排入穆棱河和黄泥河子。
1958—196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78倍,每年平均排放废水1429万吨,比前5年每年平均增长1.75倍,污染物15851.2吨,比前5年每年平均增长1.78倍。1961—1975年,由于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比前3年平均降低2.7%,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每年平均也比前3年每年平均降低2.6%和2.7%。1976—198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前15年每年平均增长77.3%,每年平均排放废水2464.7万吨,比前15年每年平均增长77%。其中,污染物每年平均27399.9吨,比前15年每年平均增长77.3%。1981—198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比前5年每年平均增长31.1%。每年平均排放工业废水3256.9万吨,比前5年每年平均增长32.1%。每年平均排放污染物35836吨,比前5年每年平均增长31.1%。1985年,全市排放工业废水3528.6万吨。其中,煤炭采选业排放废水2607.4万吨,占全市排放工业废水总量的73.9%,电力工业排放废水538.1万吨,占15.3%,其它工业废水383.1万吨,占10.8%。在废水总量中,排入穆棱河的废水1464.4万吨,占41.5%,污染物22189.1吨,占47.7%;排入滴道河的废水1196.2万吨,占33.9%,污染物10641.6吨,占22.9%;排入黄泥河子的废水864.5万吨,占24.5%,污染物12761.6吨,占27.5%;排入牤牛河的废水3.5万吨,占0.1%,污染物881.9吨,占1.9%。同年,市环境保护局调查全市121户工业企业废水中的11种污染物。其中,悬浮物超标28.75倍,生化耗氧量超标22.36倍,氧化物超标13倍,酚超标13.4倍。
生活和医疗污水1949年底,鸡西县城镇居民44342人,全县医院12所、门诊部17所,病床403张。当年,排放居民生活和医疗污水31.9万吨。1950—1952年,城镇居民增加到48577人,每年平均排放污水39.1万吨,比1949年增长22.6%。1953—1957年,全市(县)城镇居民增加到21.2万人,门诊部增加到20所,病床增加到631张,每年平均排放生活和医疗污水58.9万吨,比前3年每年平均排放污水增长50.6%。1958—1960年,鸡西市城镇居民增加到44.9万人,医院增加到22所,门诊增加到39所,病床增加到1238张,排放生活和医疗污水每年平均增加到87.6万吨,比前5年每年平均增长48.7%。1961—1975年,城镇居民增加到54.9万人,比1960年增长28.1%。医院33所,门诊部133所,病床2499张。15年中,每年平均排放生活和医疗污水237.3万吨,比前3年每年平均增长1.71倍。1976—1980年,城镇居民增加到60万人,医院增加到37所,门诊部减少到129所,病床2874张。每年排放生活和医疗污水782万吨,比前15年每年平均增长2.3倍。1985年,全市城镇居民增加到63.4万人,医院增加到63所,门诊部增加到189所,病床增加到4073张,妇幼保健站、卫生防疫站和专科防治所25所。全市排放生活和医疗污水1216.8万吨。其中,市人民医院、矿务局总医院等9所医院排放污水16.8万吨,占全市生活和医疗污水的1.4%。但污染程度大。医疗污水中的污染物达330.3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154.9吨,占46.9%;悬浮物(SS)13.6吨,占4.1%;氨氮(NH3-N)3.3吨,占1%。市传染病医院排放的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为2.65×103个,大肠菌群每升655个;市人民医院排放的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1.4×103个,大肠菌群每升1.5×103个。
二、废弃物
工业废弃物1916—1945年,鸡西地区每年平均排放煤矸石、粉煤灰和废渣等固体废弃物45.6万吨。1946—1948年,每年平均排放固体废弃物43.6万吨。1949年,鸡西县境内各煤矿、洗煤厂、炼焦厂、发电厂、制砖厂等企业,共排放固体废弃物201.9万吨。1953—1957年,每年平均排放固体废弃物408.8万吨,比前3年平均增长66.3%。1958—1960年,每年平均排放固体废弃物1136.6万吨,比前5年平均增长1.78倍。1961—1975年,由于国民经济调整,特别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与前3年相比,生产下降,每年平均排放固体废弃物1105.8万吨,比前3年平均降低2.7%。1976—1980年,每年平均排放固体废弃物1960.3万吨,比前15年平均增长77.3%。1981—1985年,每年平均排放固体废弃物638.7万吨。其中,煤矸石522.8万吨,占废弃物排放总量的81.9%;粉煤灰67.4万吨,占10.6%;石墨尾矿31.9万吨,占5%;煤泥12.1万吨,占1.9%;炉渣及其它废渣4.5万吨,占0.6%。在工业部门中,煤炭采选业每年平均排放废弃物521.7万吨,占总排放量的81.7%;电力工业每年平均排放废弃物67.3万吨,占10.5%;建材工业和非金属矿釆选业每年平均排放废弃物32.4万吨,占5.1%。
城镇居民生活废弃物1946—1948年,鸡宁县城镇垃圾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1949年,鸡西县城镇居民17320户,清运垃圾4.8万吨,运到城镇低洼地充填。1950—1952年,全县每年平均清运垃圾5.3万吨,比1949年增长10.4%。1953—1957年,每年平均清运垃圾8.6万吨,比前3年每年平均增长62.3%。1958—1960年,全市城镇每年平均清运垃圾9.8万吨,比前5年平均增长14%。1961—1975年,每年平均清运垃圾15.8万吨,比前3年平均增长30.6%。1981—1985年每年平均清运垃圾39.8万吨。1985年,全市城镇居民173794户,共清运垃圾53.1万吨。其中,鸡冠区清运垃圾15.2万吨,占垃圾清运总量的28.6%;恒山、滴道区分别占9.8%和7%;梨树、麻山区分别占4%和9%;城子河区和各矿占41.6%。建市以来,城镇垃圾不断往市郊拉运,但未作无害化处理,垃圾坑洼填满并起堆。天长日久,雨水冲刷,污染地下水,还有部分有害污染物污染空气。
粪便1948年前,鸡宁县城镇厕所粪便由农民自行掏运作肥料。1950—1957年,郊区农民每年到城镇掏粪6440吨,比1949年增长28.8%。1958—1981年,农村人民公社各生产队每年平均到城镇掏粪2.9万吨,比前8年每年平均增长3.57倍。由于农民多用手推车远距离运输,清运不及时,特别是雨季,粪便外溢,影响环境卫生。从1982年起,市环境卫生部门用吸粪汽车进行机械清运。至1985年,4年清运粪便30万吨。其中,1985年清运粪便12.8万吨,基本消除粪便污染。但比较偏僻地区的厕所,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仍未解决。
三、废气
1916—1945年,鸡西地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主要能源是煤。在消耗能源的过程中,产生废气污染环境。30年中,每年平均排放废气2亿立方米,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1946—1948年,鸡宁县居民户增加到15872户,发电量增加到2881万千瓦小时。每年平均排放废气1.9亿立方米。
1949年,鸡西县居民为26862户,各种汽车8辆,火车蒸汽机车15台。排放废气8.3亿立方米,比前3年平均增长3.37倍。1950—1952年,每年平均排放废气10.2亿立方米,比1949年增长22.9%。1953—1957年,每年排放废气17亿立方米,比前3年平均增长66.7%。1961—1975年,每年平均排放废气45.9亿立方米,比前3年平均降低2.8%。1976—1985年,全市每年平均排放废气81.4亿立方米,比前15年平均增长77.3%。1985年,全市排放废气139.5亿立方米。其中,鸡冠区排放废气84.2亿立方米,占全市排放废气总量的60.4%,滴道区占16.3%,恒山区占8.5%,城子河区占7.2%,梨树区占6.5%,麻山区占1.1%。在工业部门中,电力工业排放废气占全市废气排放总量的53.8%,煤炭采选业占20.6%,建材工业占9.9%。
四、噪音
1945年以前,鸡宁县3座发电所的锅炉、汽轮发电机发出的噪音均在100分贝以上,煤矿、火车噪音很小。1953—1965年,鸡西县(市)煤炭工业、地方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车辆增加。工业生产的机械运转噪音、空气动力噪音和电磁性噪音增多,噪音源的声级值在95—120分贝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两派群众组织日夜不停地广播,高音广播喇叭噪音搅得市民不安。1976—1985年,鸡西市工业生产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大幅度增加,噪音越来越多。噪音源的声级值高达120分贝,多数声级值在80—100分贝之间。1985年,市环保局重点调查了全市大、中、小型工业企业52户,有噪音源的机械670台。其中,超过90分贝的87台,超过120分贝的5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