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
1950年,煤炭部开始对鸡西县基本建设投资493万元。其中,鸡西矿务局439万元,占89%;鸡西矿务局总机厂54万元,占11%。1951年,煤炭部向矿务局和总机厂投资279万元,鸡西县商业科和人民银行鸡西县支行又分别投基本建设资金31万元和4万元。1952年后,基本建设投资逐年增加。1957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额3440万元,比1952年的1287万元增长1.67倍。其中,煤炭采选业投资2891万元,占84%;鸡西煤矿机械厂和电力工业投资368万元,占10.7%;地方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181万元,占5.3%。
1958年后,全市基本建设投资额大幅度增加。1960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9199万元,比1957年增长1.67倍,每年平均递增38.8%。其中,煤炭采选业投资4917万元,占53.4%;鸡西煤矿机械厂和电力工业投资2049万元,占22.3%;地方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2233万元,占24.3%。
1961年,全市基本建设投资额3491万元,比1960年下降62.1%。1962年2247万元,又比1961年下降35.6%。1965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415万元,比1962年增长52%。其中,工业部门3254万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95.3%;城市建设、农林、水利、气象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161万元,占4.7%。在工业部门中,煤炭采选业投资1618万元,占工业投资额的49.7%;电力工业投资162万元,占5%;机械、轻工业等投资1474万元,占45.3%。
1966年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全市基本建设投资额时降时增。同年完成投资额2370万元,比1965年下降30.6%,1967年又比1966年下降70%,1968年比1967年再下降16.9%。1969年,基本建设投资额又猛增到3115万元,比1968年增长4.28倍。1970年1067万元,比1969年下降65.7%。1971年后,基本建设投资额逐年增加。1975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197万元,比1970年增长2倍,每年平均递增24.5%。其中,工业部门2494万元,占78%;财贸、城市建设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703万元,占22%。在工业部门中,煤炭采选业投资2008万元,占工业投资额的80.5%;电力工业投资41万元,占1.6%;机械等工业投资445万元,占17.9%。
1976年,全市基本建设投资额完成3278万元,比1975年增长2.5%。1977和1978年,增加到5028万元和7950万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53.4%和1.43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增加更新改造投资(1978年前无此项投资)和集体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1979年投资额突破亿元,1984年突破2亿元。1985年,固定资产投资31125万元,比1979年的12178万元,增长1.56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1245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3%;更新改造投资9880万元,占31.7%。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24926万元,占80.1%;城市建设1980万元,占6.3%;建筑安装和文教、卫生、科技、广播为1236万元和1218万元,分别占4%和3.9%;商粮贸806万元,占2.6%;农林、水利、气象、运输、邮电和其它959万元,占3.1%。在工业投资中,煤炭采选业19143万元,占工业投资的76.8%;电力工业1294万元,占5.2%;其它工业部门投资4489万元,占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