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沿革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沿革
1979年,鸡西市在郊区农村生产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1982年3月,在麻山、梨树公社的4个生产队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试点;在城市8户工商企业搞扩权和实行经济责任制试点;在小部分企业内部进行“砸大锅,立小灶”和改革内部核算体系、分配制度试点。
1983年开始,全市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推行经济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负责制;改革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扶持和发展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1984年11月,市成立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市长丛福奎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李贵显、副市长陈玉德、矿务局党委副书记王明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与市经委企业整顿办公室合署办公。
1985年2月,市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丛福奎兼任主任,刘春和、宋伯文任副主任,下设工交、农林、财贸、综合组和办公室,编制22人。
1986年4月,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正式纳入政府序列,白树林任主任,高景敏、徐贵生、杜焕才任副主任。1987年,白树林任主任,张成范、高景敏、孙锡玉任副主任,下设生产、流通、分配、综合、科技组和办公室,编制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