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综合业务与施工管理

第三节 综合业务与施工管理


  一、综合性业务管理
  1950年2月,矿务局成立建设处,配备专业人员,开始基本建设的综合性业务管理。但由于机构经几分几合,使综合性业务管理长期不正规。1971年,矿务局建设处恢复建制,基本建设综合性业务管理走上正规。在主管建设的副局长领导下,建设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在业务管理程序上,根据上级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进行委托设计工作,参与并上报设计方案,并组织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的审核报批工作。在计划管理上,按上级批准的概算,逐年的投资数额安排设计进度,平衡施工力量。对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施工力量、设备、材料,组织平衡落实,施工中分期分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确保计划的实现。在开工管理上,督促施工单位准备工作达到规定要求,方准开工。在中间验收上,按月、季、年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并掌握进度和拨款。在执行施工图预算编制上,凡需开工工程,在开工前依据施工图编制预算。在质量管理上,主要依据设计标准,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在改进施工工艺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推广和应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新技术以及先进装备。
  二、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1950年2月,矿务局建立建井机构时,施工技术管理比较混乱,施工前没有施工组织设计,往往采取边勘探、边设计、边建设、边生产的“四边”作业方法,施工中出现很多问题。如小恒山煤矿竖井施工时,由于水文地质资料不清,在没有处理涌水措施的情况下开始施工,当井筒下延14米时,涌水量增大到每小时120立方米,造成停工1年多。
  1956年,对主要工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工程编写施工措施,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肤浅,指导施工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1962年,贯彻煤炭工业部颁发的《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暂行办法》,凡施工工程都编写施工技术安全措施(巷道作业规程),使施工组织设计趋于完善,促进了科学施工。
  “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施工工程仍坚持编制作业规程,但审批手续不严格。
  1979年后,矿务局不仅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暂行办法》,还制定了具体编制和审批制度。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施工科及有关人员进行编制,并报东煤公司或煤炭工业部审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依次上报施工科,总工程师审批,不经审批,不得施工。批准后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规定在施工前由段队长和技术员向施工人员贯彻,由段队技术员负责技术交底,施工人员签字盖章 ,不得遗漏。
  三、施工计划管理
  1950年,根据局下达的建设项目和计划指标,由建设处和各工程队编制年度和季度施工计划,每月编制施工作业计划。1955年始,在基层施工队又增编旬作业计划,但各施工单位对施工计划不认真执行。1958年,计划观念有所增强,作业计划制定后,领导即深入现场落实计划,解决施工中的实际问题,组织会战,确保计划完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作业计划名存实亡。
  1977年以后,计划管理有所加强,尤其是1983年以来,一线工人实行计件加成,辅助工人实行联产联责超产浮动工资,干部及后勤人员实行完成任务奖,使人人关心计划,人人为完成计划而积极努力,各项指标创造出较好水平。当年建井处掘进成巷9461米,施工总产值达2536.01万元,1984、1985年掘进成巷破万米,总产值突破4000万元,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煤炭战线及东煤公司基建局的甲级单位。1983—1985年,建筑处连续超额27—32.3%完成工作量计划,竣工面积超过计划23.3%。
  四、预算管理
  1950年,由于采取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勘探、设计跟不上施工,加之预算人员少,施工图预算满足不了施工要求,有时工程完工,预算还没有编制出来,给施工造成有钱就花,超降不管的混乱局面。1955年充实了预算人员,凡施工的工程首先编制施工图预算。
  1960—1966年,在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同时编制施工预算。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编施工预算,用施工图预算代替。
  1976年以后,重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 制度,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严格建立健全了规程审批程序。
  五、施工质量管理
  1950年,施工技术管理由施工单位的主管技术人员负责,现场员具体指导。1956年,施工管理方面建立各种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安全检查制度和质量验收制度。全局基本建设质量管理,由局质量监督站对全局矿建、土建和安装质量进行经常性的技术监督。局和各施工单位有质量检查站,施工前,甲、乙双方签定包括质量要求在内的工程合同;施工后,不合格工程甲方不验收、不签字就支不出钱,保证了大部分工程质量合格。
  1963年,矿务局按照煤炭部关于矿井移交标准,根据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质量上标准制定《关于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十项措施》,并在各施工单位职工中开展大练基本功、大搞技术表演活动。各项工程都严格量尺上线、把住毫米关,使工程质量普遍提高。“文化大革命”中,这些制度被废除,工程质量被忽视。1979年,重新制定质量管理暂行办法16条。施工中,加强了“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建立班组日检、段队5日检、工区逢七检查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种质量检查记录、质量负责制、质量事故追查制、质量奖惩制、工程挂牌制、光爆锚喷一次成巷等制度。1980年后,又组织广大职工普遍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办法,工程质量优良品率逐年提高。

  矿建、土建、安装工程质量优良品率情况表
  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