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通讯

第五节 通讯


  一、设备
  1925年,穆棱煤矿设3部电话交换机。1930年,穆棱煤矿有日制和美制手摇挂式电话匣和桌上电话匣共48台;一、二井井下各设美制矿用防爆电话3台。1935年,满洲炭业株式会社所建各炭矿均有电话机。1945年,滴道炭矿有日制挂式与座式电话匣58台,德国、苏联制防爆电话各2台,其它电话机14台。1946年,东北工矿处接收鸡西矿区后采取多种办法回收废电话机、交换机,土制一些电气通讯器材。电气工人胡庆林,自制传话机与电信线机,工人冯玉吉以木炭刷子制成炭素粉。同年,修复日制磁石50门交换机5部,100门1部,日制挂式电话机21台和桌上电话机8台。同年9月,工人黄永秀和陈玉福拣了1部废旧的日制100门供电制交换机,自制零配件将其修好,由此成立了工矿处第一个电话总机室,电话机40多台。1948年,矿务局电话机增加到50台。恒山、滴道、麻山、城子河煤矿均开始设交换台。
  1949年,鸡西矿务局各矿均设50门以上(部分井口安上10—20门)的磁石式电话交换机。1954年,改装成半供电式电话交换机,井下有联邦德国产的矿用防爆型和自制木盒不防爆电话。1955年,全局各矿将磁石式电话交换机更换成供电制电话交换机,井下安设国产矿用防爆电话机。1960年,小恒山煤矿竖井井下电机车道首次使用电子管载波通讯,相继各矿在井下电机车道使用,1966年发展到晶体管载波通讯。1979年8月—1983年3月,全局各矿更新各种型号的400或8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全局电源设备全部更新为DZ—693型系列通讯用整流器。1984年,张新、平岗煤矿将自动电话安装在井下工作。
  到1985年,全局使用的电话机种类有HD672型、HD673型、HD868型、卫星牌等,还有各种型号的录音电话机。全局交换机总容量为14525门,其中下属交换机总容量为3225门,适应了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网路
  1949年,矿务局电话线路全长172公里。1955年,全局电讯线路由明线向铅皮电缆化发展。1959年,全局有线电话通讯网络全长325.6公里。1966年,通讯线路杆由木杆向水泥杆发展。1969年,通讯网络全长458.7公里。1980年增开4套ZM305型12路载波电话,并对部分矿架设铠装通讯电缆和全塑电缆,逐渐淘汰铅皮电缆。全局实现自动电话直拨联网(不含麻山煤矿老区)。局建设处对建井处、建筑处各工区之间开设了无线电通讯联系,局生产调度对部分矿井也有无线电通讯联系。1985年,全局有线电话通讯网络196条,全长711.6公里,分布在全局12座煤矿及矿务局煤矸石试验电厂、机电厂和桦木林场。
  三、技术改造
  1974年前,矿务局使用2台供电制交换机,计500门,话务员3班作业,每班6人。在话务高峰时,电话不能及时打通,影响指挥生产。为此,煤炭部调给矿务局1台3位制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按邮电部规定,这台3位制交换机实装电话640门。为使其达到矿务局实际需要的1000门,机电处处长王黎东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技术改造方案,由技师韩明涛主持设计、施工安装,增加二级选组,电话号码由3位改为4位,将原预选组出线改为半复联式,增加选组机件,将终接机出线改为特服电路,局总机室增设1套转换报警电路。将出中继电路由单方控制复原方式改为双方控制复原方式,为各矿矿长及生产调度各设1台单机,及时与局联系,便于指挥生产。整个交换机的改造、设计、安装、调试工作共用45天完成。1974年9月开通使用,经12年的运行证明完全符合邮电部制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