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石墨

第一章 资源与勘探

第一节 石墨


  1905年,清朝黑龙江预备军官探险旅行团,首次沿穆棱河探险和调查,发现柳毛石墨矿。国家调查员王竹泉在1928年调查,阿城县矿商黄甫坤在1930年调查得到进一步证实,但储量不详。
  日本侵略者侵占鸡西地区后,进行4次调查。伪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为取得准确的建矿资料,1937年派日本人江川山男等人,采用槽探、剥离等方法详细勘查,绘成1:2000柳毛地区地形矿产图。认为,柳毛石墨矿有A矿层长600米、宽20米,B矿层长700米、宽30米。1938年5月,又派日本人上岛宏等人进一步勘查,判断柳毛石墨矿分布长为3.5公里,最大宽度80米。11月,又派日本人内野敏夫等勘探10个石墨试掘地和周围地质情况,写成《东安省滴道村附近的石墨生产状况》专论,认定柳毛石墨矿矿石品位在30%以下,其中20%左右者为最多。1939年,该社筹备建矿。1940年将筹建权移交伪满洲矿山株式会社,在滴道街设立满洲黑铅(石墨)滴道矿业所。该所在老鞑子沟建老鞑子沟黑铅矿(今柳毛石墨矿)。1941年,日本人田中铁三郎等人进行较为系统的勘查,认定石墨储量为10.3万吨,矿层平均厚度约30米。同年,开采黑铅矿石2000吨,平均品位为22.34%。1947年,东北工矿处鸡西办事处组织人员再次调查,写成《东北地质调查资料》,推测石墨储量约326万吨,是品质优良的鳞片石墨。采掘中的富矿地带固定碳素含量平均为18%,最高达38%,是东北最大的石墨矿。1948年8月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组织调查,推定石墨储量为1231万吨。1958—1959年,中苏黑龙江综合地质考察团牡丹江小组,又进行7天的勘查,写成《柳毛石墨矿区地质资料》,推定石墨储量为5627.5万吨。其中,含碳50%以上的储量2.5万吨,含碳30—50%的储量5000万吨。同时发现磷矿资源。黑龙江省地质局据此认为可做扩建柳毛石墨矿的参考资料。1959年10月5日—1960年7月1日,牡丹江专署第一地质队进行普查和勘探。打钻孔17眼,共深3645米,槽探8250立方米,写成《鸡西市柳毛石墨矿地质勘探报告书》。修改了1937年日本人江川山男的1:2000柳毛地区地形矿产图。推定石墨储量为7085万吨,其中B+C级为2703万吨。矿石品位在12—17%之间。1963年2月,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一普查勘探大队又进行补充勘探,写成《鸡西市柳毛矿补探报告》,增加储量1065万吨,达8123万吨。1970年底,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和化工部第二勘探队对梨树区石场进行详细普查勘探后,认定石墨储量:C1级230万吨,品位8.07%;C2级约444万吨,品位约7.94%。1974年,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对柳毛石墨矿进行鸡西市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区测后,写出报告,首次将麻山一柳毛区域地层划分西麻山、柳毛两组五段的建组分层方案。1980年3月,黑龙江省矿产地质局第一调查研究所第四地质调查队和黑龙江省矿产地质局第一探矿工程公司联合对柳毛石墨矿区大西沟矿段,进行为期20个月的详细勘探,先后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测量各2.5平方公里。钻探24903米,槽探99915立方米,化学取样15986个。详细勘探后,写成《黑龙江省鸡西市柳毛石墨矿区大西沟矿段详细勘探地质报告》。该报告是柳毛石墨矿自1940年开发以来,比较系统、完整的地质勘探资料。1982年,又对梨树区石场进行了普查与勘探,认定石场的鳞片石墨资源丰富,为沉积变质石墨矿床,是石墨、磷和硅线石共生的矿体。推定共生矿体的C+D级储量1400万吨,石墨矿石品位为3.5—12%之间。矿石质软,可选性好,既有利于露天开采,又便于综合利用。1984年3月31日,黑龙江省矿产储量委员会,根据《黑龙江省鸡西市柳毛石墨矿区大西沟矿段详细勘探报告》下发了《黑龙江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黑龙江省鸡西市柳毛石墨矿区大西沟矿段详勘报告>的决议书》,确定了柳毛石墨矿大西沟矿段的B+C+D级石墨储量为23086万吨。平均品位为10.32%。这份决议书,为扩建和改造柳毛石墨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麻山区西麻山和东麻山也相继发现了石墨资源,但未做过系统的地质勘探。全市储量为5.18亿吨。
  据1984年底年报统计,全市石墨核定生产能力每年3.6万吨。其中,柳毛石墨矿年产2.6万吨,磷矿年产0.7万吨,麻山区年产0.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