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鸡西市磷矿 1970年冬,黑龙江省革委和鸡西市革委,根据1958—1961年的4次调查勘探资料,经过论证决定投资20万元,开发柳毛石墨矿区的磷矿资源,以供给磷肥厂所需磷矿粉。同年8月,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和化工部第二勘探队对梨树区石场勘探后认为,该地区磷矿储量较大,水源、交通条件好。1971年初,全国计划会议确定并经省批准,在梨树区石场大队新建年产3万吨磷矿粉、2万吨石墨的鸡西市磷矿。3月15日,市革委选调干部、技术人员成立鸡西市磷矿建设筹备处。
第一期工程将柳毛石墨矿磷肥选矿、采矿设备搬迁新址,于1971年5月迁完。第二期工程1972年12月动工,在矿区半载沟沿30度山坡上,建成3914平方米的浮选车间。利用山坡的倾斜高低差水选,工艺流程合理,便于检修和排除污水,减少运输设备,节省能源,不占耕地。1973年,安装设备52台,筑路8.5公里,架设穆棱河钢索桥64米、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23.9公里,铺设运输轻轨铁路2000米,绞车道3000米,集水管路44米。新建建筑物14367平方米。同年9月30日,进行干磨磷矿粉试生产,一次成功。1974年8月,安装浓缩机与过滤机,投入脱水生产。1971—1974年,共采矿剥离11.5万立方米,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额1025.8万元。
1975年开始批量生产磷矿粉。但因矿石品位低,产量少,质量差,售价低,亏损大,停止生产磷矿粉,转产磷精粉。6月,改造浮选工艺,工艺流程实现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三次精选。达到设计要求后,8月投产。至1978年,4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额800.8万元,形成年产磷矿石20万吨、磷矿粉2万吨的生产能力。累计完成矿山剥离25.7万立方米,釆磷矿石19.7万立方米。1975—1978年,累计生产磷矿粉83765吨,销售57157吨,为同期产量的68.2%,生产磷精粉8068吨,产品销售后亏损451.7万元。
1978年7月,鸡西市磷矿划归黑龙江省化工局管理,改名为鸡西磷矿。根据化工部关于“采选配套,矿肥结合,综合利用,以副养主”的精神,确定磷矿生产坚持“以墨(石墨)补磷,以副养主”方针。省化工局两次拨款71万元,增添采矿、选矿设备,使磷精粉和石墨生产采选配套。1980年生产石墨1024吨,亏损140万元,比1979年降低73.2%;1981年生产石墨5368吨,亏损33万元,比1980年降低76.4%,两年共减亏192.1万元。至1985年,4年生产石墨28643吨,实现利润总额169万元。年底,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额2096.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628.1万元,职工1314人,其中固定职工1030人。
机构及负责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