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述

第十二编 机械电子工业

概述


  鸡西市机械工业比较发达,电子工业相对薄弱。机械电子工业企业是伴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33年,日本侵略者侵占鸡西地区后.为加速掠夺煤炭资源,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于1936年,由长谷川株式会社出资建密山炭矿机械制作所(今鸡西煤矿机械厂前身)。主要维修炭车、绞车、风筒和水泵,制造少量1—3吨炭车。1942年,日本侵略者又在恒山炭矿(原鸡西炭矿)建电气工场,维修恒山炭矿机电设备。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溃逃前,这2家工厂的厂房被烧掉,74台金属切削机床全被破坏。
  1946年后,随着鸡西矿区矿山生产的恢复,密山炭矿机械制作所(改称鸡宁机械制作所)、恒山炭矿电气工场(改称恒山炭矿卷线厂)相继修复,开工生产。同时建立为煤炭和农业生产服务的地方国营城关铁工厂和农机修造厂。1949年底,鸡西县有机械工业企业4户。除维修煤矿机械设备和农具外,开始制造工业用水泵,当年制造水泵68台。
  1952年,鸡宁机械制作所改称鸡西矿山机械厂,开始制造采煤机械。当年生产抓岩机、卷扬机各2台、钻探机152台。1953年后,鸡西矿山机械厂开始生产联合采煤机、穿孔机。鸡西县也新建鸡西红旗铁工厂、恒山铁木业社等7户金属制品加工企业。1957年底,全市有机械工业企业11户,工业总产值1526.7万元,比1949年增长11.5倍。1960年底,全市机械工业企业发展到22户。1961年后,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市机械工业企业经过调整,到1965年底减少到19户。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工业总产值大幅度下降,企业亏损额相对增加。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全市机械、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到1985年底,全市机械、电子工业企业增加到113户,比1965年底增加近5倍;工业总产值13667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2%,比1965年增加7.6倍;实现利润1163万元,比1965年增加23.73倍;获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的产品21种。其中,鸡西煤矿机械厂生产的MLS3—170型双滚筒联合采煤机、鸡西煤矿专用设备厂生产的黑龙牌MAZ—200型煤矿安全钻机获国家质量金质奖。
  鸡西市机械电子工业虽有一定基础,但产品单一,设备陈旧,必须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人才,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机械电子工业成为振兴鸡西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