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鸡西煤矿机械厂

第三章 主要工厂简介

第一节 鸡西煤矿机械厂


  鸡西煤矿机械厂筹建于1933年。1936年建成投产,称密山炭矿机械制作所。有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设备19台,主要维修炭车、绞车、风筒和水泵,并制造1—3吨炭车。1945年,日本侵略者从鸡宁县败退前,烧毁全部厂房及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设备。
  1946年春,改称东北工矿处鸡宁机械制作所。1947年底,全厂职工300人,生产矿车、水泵、矿车零部件、道钉等。1949年初,鸡宁机械制作所移交鸡西矿务局管理,改称鸡西矿务局总机厂,年底职工684人。1952年,矿务局总机厂被列为全国“一五”计划时期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进行技术改造,划归煤炭工业部直接领导,改称鸡西矿山机械厂(升格为处级建制)。同年生产抓岩机2台、钻探机152台、卷扬机2台、水泵198台。年底职工1482人,实现利润总额17.2万元。
  1953年,该厂开始生产采煤机,至1957年,5年累计利润总额533.8万元,年底职工212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4人,管理人员219人,工人1651人。
  1958年,煤炭部将该厂下放给黑龙江省管理,改称鸡西煤矿机械厂。至1960年,该厂生产6种型号联合采煤机266台、H—30型装煤机12台、4种型号的截煤机42台、2种型号装岩机262台、汽力抓岩机80台、采煤水枪24台、煤电钻87台、放炮器44台、全能控电机4台、电翻车2台、B665牛头刨床35台、各种型号卷杨机581台、钻探机35台、矿车600台、25KW工农拖拉机4台、万能铣床2台、斗子提升机25台、跳汰机40台、减速机168台、红旗污水枪1台、F38型螺旋铣床34台,生产采煤机械配件671吨,实现利润总额947.8万元,每年平均315.9万元,比“一五”时期每年平均增长1.96倍。1960年底职工5274人,比1957年增长1.48倍。
  1961年,煤炭部又将该厂收回直接管理。该厂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产量降低,职工减少。至1965年,5年中每年平均生产采煤机械等总重量2209吨,比前3年每年平均减少49.3%,工业总产值降低43.5%。年底职工2982人,比1960年减少43.5%。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产品产量有所下降。1976年6月,该厂试制成功全国70年代新产品JNC牌MLS3—170型双滚筒联合采煤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有较大发展。至1985年,10年生产采煤机总重量52037吨,每年平均生产5204吨,比前10年每年平均生产3102吨增长67.8%。1985年底,厂区占地面积510228平方米,建筑面积314622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6359.8万元,职工3707人。已发展成为大型煤矿机械生产科研中心,采煤机械的生产规模列世界第二位。
  34年中,该厂向全国各煤矿机械厂支援职工2623人。其中,处级干部12人、科级干部96人、工程技术人员270人、专业干部311人,工人1934人。

  历任厂长(革委会主任):吴裕声 吴良奇 李文福 乔凤章 才晋三 刘福臣 刘忠仁

  历任副厂长(革委会副主任):刘 芳 李宗岱 王 昭 傅树桂 孙宝山 李跃庭
                张瑞珠 张福英 乔凤章 刘宗章 肖常和 孙英青
                周华东 詹景福 耿庆春 张佐春 刘福臣 徐贵生
                刘自义 刘忠仁 李清田 辛树全 赵宗缓 沙 海
                方学范 侯广兴 蔡沛清 翟培祥 孙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