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机构

第一章 机构队伍

第一节 机构


  1968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大办钢铁,准备打仗”的指示,市革委成立钢铁厂筹备处,主任委员由军代表李万千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市革委副主任姜文远担任,并责成市革委生产指挥部综合组组长蓝巨连主抓钢铁厂筹建工作。
  1969年6月,孙宏夫调任钢铁厂筹备处副主任委员。10月6日,鸡西市钢铁厂革命委员会成立,孙宏夫任革委会主任,孙富德、王金殿任革委会副主任。下设生产组、政工组、财务组、综合组等6个科室。
  1971年5月24日,中共鸡西市钢铁厂委员会诞生,孙宏夫兼任书记,孙富德兼任副书记,实行党政合一的领导体制。
  1972年3月4日,市革委为加强对钢铁厂的领导,决定撤销鸡西市钢铁厂,成立鸡西市冶金工业局,属政企合一性质。孙宏夫任党委书记兼局长,王金殿、王成聚、富连元任副局长。
  1980年10月11日,市政府决定撤销市冶金工业局,成立鸡西市冶金工业公司,改行政管理体制为经营管理体制,实行自负盈亏,单点核算,成本包干。下属铸管厂、铸造厂、萤石矿、轧钢厂、机电大修厂、耐火材料厂、炼铁厂、焦化厂、选矿厂、城海铁矿、城子河铁矿等11个生产单位。同年,市冶金工业公司建成钢管厂,并成立科研所,开始进行硅线石开发及制品的研究。
  1982年4月,市冶金工业公司进行全面系统的整顿。按照党委集体领导,经理(行政)统一指挥,职工民主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实行党政分开。行政上明确经理职责,强化行政指挥系统,建立逐级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厂(矿)长和职能科室的作用,使行政、生产工作秩序条理化。
  1984年,鸡西市冶金工业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公司党委全力支持经理的工作,行政大事由经理决定,党委重点抓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985年,市冶金工业公司管理体系分为3级,第一级由公司党委组成的领导中枢,主要职责是按上级部署,决定公司各项任务,属全公司的战略指挥部。一些有关政治和生产的重大任务,经公司党委讨论并形成决议后,由经理负责指挥实施,并向党委会经常而全面地汇报工作。同时,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监督和评议经理的工作。第二级是由公司直属的4个政工部门、9个职能科室、1个科研所、8家厂及卫生所等25个科级单位组成的中层机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同时、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协助各主管副经理开展生产经营和业务工作。第三级是各厂、矿的车间、生产班组,构成公司的基础部位。

  机构及负责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