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丝织品
第二节 丝织品
一、柞蚕丝及柞蚕耐酸绸
柞蚕丝属天然丝,呈淡黄色,耐腐蚀,氨基酸含量高,是丝织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其丝织品柔软、耐磨、透湿透气性能良好,适合做服装面料和装饰用布,是鸡西市重要出口产品之一。
1959年,全市郊区及周围邻县柞蚕养殖业发展较快,柞蚕茧资源丰富,市人委决定筹建丝绸厂。该厂拥有木制脚踏缫丝机4台,手工操作,生产水缫柞蚕丝。同年,利用自制的两台脚踏手拉式木制织机,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研制,织出线绨产品。
1960年,市丝绸厂扩建,省纺织工业总公司投资60万元。该厂新添设备60台(件),形成了缫丝和丝织生产线,小批量生产柞蚕耐酸绸。这种丝绸质地较为粗糙,主要用于做工作服面料,产品由牡丹江百货批发站包销。
从1961年开始,丝绸厂连续4年填平补齐生产设备,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1964年,生产柞蚕丝674公斤、柞蚕耐酸绸11824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柞蚕丝及其丝织品时产时停。到1972年,生产逐步走上正轨,年生产柞蚕丝6592公斤、柞蚕耐酸绸29786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丝绸厂陆续开发新产品,柞蚕耐酸绸停止生产。
二、鸭江绸
鸭江绸系柞蚕丝织品,是一种室內装饰用绸布。1979年,市丝绸厂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和市丝绸厂生产水平,决定开发出口产品。派技术人员到南方考察后,经过反复研究、设计、定型、打样、检验,试制出这种装饰用绸布,定名为鸭江绸(又称大条绸)。1980年,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生产机台,产量增加到2.4万米,向美国出口。由于出口销售形势好,鸭江绸产量逐年增加,1982年生产的7万米全部出口。1983年,美人松牌鸭江绸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5年,生产6万米,全部销往美国。
三、多背线绨
多背线绨为人造丝织品,有黑、褐、蓝等颜色,色泽艳丽,吸湿性能良好,主要用做服装面料。1964年市丝绸厂开始试制,当年生产2265米。由于厂内没有印染设备,产品需要运送到牡丹江市染成各种颜色,生产能力受到限制,产量一直在6万米左右徘徊,由牡丹江百货批发站包销。1979年,市丝绸厂增加印染设备,新建染整车间,产量增加到24万米,成为丝绸厂的主导产品。1984年,创年产42.4万米的最高纪录。1985年,双龙牌多背线绨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销往黑龙江省各地。
四、人造丝被面
人造丝被面,分宽幅、窄幅两种。这种被面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价格低廉,深受用户喜爱。1966年,市丝绸厂根据外省市兄弟厂家的生产销售形势及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的市场预测,开始生产宽幅人造丝被面,当年产量11281米。投放市场后,以其物美价廉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1967—1978年,该产品花色增加,质量提高,产量逐年增长,成为丝绸厂的主导产品。1979年创年产量39.2万米的最高纪录。1980年后,由于原料价格成倍上涨,成本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产量锐减。1982年,改机转产窄幅被面。一部分市内销售,大部分销往省内各地。1984年,只生产3.5万米。因销售形势不好,1985年该产品停产。
五、争花绸
争花绸,系人造丝织品。有黑、褐、紫、红等颜色,质地优良,色泽艳丽,主要用做棉袄面料,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1982年,市丝绸厂为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根据市场调查预测,开发这种产品,当年生产2.5万米,年末双龙牌争花绸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由于销售形势好,成为市丝绸厂的主导产品之一。到1985年,产量增加到12.4万米,在省内各地销售。
六、花软缎
花软缎属高档丝织品,多用来做服装面料和被面等。该产品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对职工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1983年,市丝绸厂经过多次研制取得成功,开始小批量生产,当年生产2.1万米。年末,该产品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产品投放市场后,由于成本高,价格较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销路未打开,始终未大批量生产。1985年只生产0.1万米,销往省内各地。
七、人造丝里子绸
人造丝里子绸,有黑、棕、蓝、紫等颜色,主要用做服装衬里用料。1981年,市丝绸厂根据西装和大衣开始流行的市场形势预测,试制该产品,投放市场后,很畅销。1982年,改进生产工艺,增加生产机台,增加宽幅品种,扩大产品产量,年产量90.5万米,成为市丝绸厂的主导产品之一,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到1985年,连续几年高产,畅销不衰,年产量101.5万米。该产品在省内各大百货商店销售。
八、桑丝里子绸
桑丝里子绸系桑蚕丝织成的丝织品。桑蚕丝呈银白色,氨基酸含量高,耐腐蚀。其织品柔软、耐磨,透湿、透气性能良好。1982年,市丝绸厂根据人造丝里子绸畅销的好形势,扩大产品品种,利用桑蚕丝试生产里子绸成功。年生产桑丝里子绸12.2万米,投放市场后,一直畅销不衰。1985年,产量达17.5万米。主要在市内销售。
九、桑丝彩旗绸
桑丝彩旗绸,质地轻柔,色彩鲜艳,有红、粉、绿、黄等颜色,主要用做彩旗。1982年,市丝绸厂开始小量试生产,在市内各百货商店销售。由于市场需求量小,始终未大批量生产。1984年,生产桑丝彩旗绸3.5万米。1985年,因原料紧缺,生产成本高而停止生产。
十、涤纶花达呢
涤纶花达呢系合成纤维织品。合成纤维织品耐酸性能强,坚牢程度好,水洗不变型,做服装面料不起皱,但吸湿、透气性能较差。1984年,市丝绸厂试生产,当年产量19.1万米,投放市场后,因其物美、价廉、耐穿、抗磨等优点,深受消费者欢迎。1985年,产量提高到24.6万米。年末,双龙牌涤纶花达呢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产品销往省内各市县。
上述产品,全系鸡西市丝绸厂生产。该厂自1959年筹建,历时26年的发展,几经技术改造,已成为综合生产能力达年产200万米的现代化中型纺织企业。1985年,全厂职工857人,固定资产原值435.9万元,拥有各种设备420台(件),年产各种丝织品172.4万米,工业总产值550.3万元,实现利税1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