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棉织品
第三节 棉织品
一、寸带
寸带系用纯棉纱织成的1寸宽的布带,可染成各种颜色,用作服装、鞋帽、鞋垫的包边。1972年,滴道区化工厂转产棉织品改名为鸡西市棉织厂,根据牡丹江百货批发站的需要,开始用4台手工操作的棉织机生产寸带,年产量310万米。1973年以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寸带的产量上下波动较大。有的年份生产几十万米,有的年份只生产几万米。1980年停止生产,为新开发的产品所代替。产品大部分由牡丹江百货批发站包销,一部分直接销往齐齐哈尔市。
二、蚊帐布
蚊帐布分纯棉蚊帐布和麻棉蚊帐布两种。纯棉蚊帐布用21支纯棉纱织成,麻棉蚊帐布用16支麻棉纱织成。产品主要用于做蚊帐及棉衣、被褥的衬布。1973年,市棉织厂根据牡丹江批发站需要,试生产蚊帐布4.4万米。产品投放市场后,销路颇畅。1974年,新上16台半自动化织机,扩大生产能力,年产量增加到29万米。该产品连续多年是棉织厂的主导产品。1980年产量91.5万米。1984年1—9月生产112万米。同年10月,由于该厂资不抵债,市政府决定关停,在原棉织厂基础上建市织布厂。1985年,市织布厂生产蚊帐布68万米。由于省内生产蚊帐布的厂家少,市场需求量较大,鸡西市织布厂生产的红灯牌蚊帐布质量好,产品大部分由牡丹江批发站包销,一部分在市内销售。
三、中平布
中平布分工业用布和民用布两种。工业用布由16支棉纱织成,质地粗糙,可染成蓝、草绿等颜色,一般用做帐篷布。民用布由21支棉纱织成,产品细腻柔软。有蓝、白两色,一般用做棉服里布和被衬布等。
1973年,市棉织厂开始生产工业用中干布,主要销往省内林区做野外帐篷用。由于市场销售不畅,连续几年产量在10—20万米之间徘徊。1980年,牡丹江批发站收购量增大,棉织厂的工业用布产量也随之增加。1981年,工业用中平布产量50万米。1982年,原料涨价,单机产量低、费用高,生产亏损,被迫停产。根据市场信息,转产民用中干布,投放市场,销路看好。1983年,生产民用中平布57.9万米。1984年下半年,鸡西市纺织厂建成投产,新上织机256台,主要生产民用中平布,产量大增。1985年,市棉织厂和市纺织厂的总产量达416万米,产品由省内各批发站经销。
四、化纤布
化纤布是用人造化学纤维织成,产品具有挺阔、坚牢、耐磨等特点。鸡西市生产的化纤布有涤中长花达呢和涤长丝花达呢两种。涤中长花达呢属装饰用布,主要染成豆沙色,可用做沙发及汽车内装饰。涤长丝花达呢属服装面料,经漂白后,分外素雅,可做夏季男女时装。染成枣红、墨绿、元青等颜色,制成男女猎装,深受中青年人的喜爱。这两种产品,1985年均由市纺织厂开始生产。年产涤中长花达呢10万米,涤长丝花达呢5万米,产品在市内销售,供不应求。
鸡西市生产棉织品的企业有市织布厂(前身为市棉织厂)和市纺织厂。到1985年末,两厂共有职工1000人,固定资产原值566.7万元,织机等各类设备658台(件),工业总产值489.2万元,利税9.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