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橡胶制品
第五节 橡胶制品
一、橡胶鞋
1960年3月,鸡西市橡胶厂投产,只能生产胶鞋的前掌和后跟。1961年,橡胶厂购进1台16寸炼胶机、1台立式锅炉。1962年派人去牡丹江市红卫橡胶厂学习炼胶技术,开始生产棉胶鞋。由于技术力量弱,设备简陋,产品质量不过关。1964年黑龙江省化工局派人到鸡西市,对该厂进行停产整顿4个月,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达标。1965年生产棉胶鞋15万双,1966年生产20万双。1969年购进1台22寸炼胶机,当年生产棉胶鞋56万双。1971年突破100万双大关,1972年还生产单胶鞋,年产量102万双。1975—1976年,增加花色品种,有棉胶鞋、单胶鞋、青年双紧鞋、套合式鞋和童鞋,产量稳定在100万双。据市场调查,南方冬季多小雨加雪天气,地面有水,棉胶鞋行走不打滑,价格便宜,适于劳动时穿用。同时,根据南方人脚型偏瘦,决定改肥型鞋号为瘦型鞋号,大批量生产,开拓南方市场。
1982年前,鸡西市橡胶厂生产的胶鞋由牡丹江百货批发站经销。1982年后,改为自产自销,年产量101万双,总产值421.4万元,利润5.2万元。由于不适应自产自销经营形式,销量下降。1983年产量100万双,出现亏损。1984年采取自销、联销等形式,打开销售市场,年产量上升到120万双,盈利12万元。1985年,全厂职工406人,固定资产原值233万元,年产量174万双,总产值894万元,利润总额3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
二、轮胎翻新
轮胎翻新是鸡西市橡胶制品厂的主要攻关项目。1975年开始轮胎翻新,年设计翻新能力3000条,实际翻新500条。因国内轮胎短缺,用户购买轮胎需以旧换新,使该厂生意兴隆。1976—1978年,每年平均翻新1760条,但因质量低,在购买轮胎取消以旧换新规定后,生产不景气,每年平均翻新量下降到494条。1983年研制成功顶翻新技术,每条翻新胎节省3公斤混炼胶,翻新轮胎的耐磨力增强,1984年翻新738条。1985年,职工86人,固定资产原值82万元,翻新量945条。该厂翻新的轮胎在黑龙江省里程试验中,荣获全省第二名。
三、胶杂件
1975年,鸡西市橡胶制品厂开始生产胶杂件,主要品种有各种精密油封、骨架油封、胶板、瓶垫、防爆胶圈、耐压胶圈、耐酸碱胶圈、耐高温胶圈、防尘胶圈、绝缘胶圈、氧气瓶胶圈、Y型油封、D型油封、液压设备油封、千金顶油封、压力机油封及各种机动车、农机、水泵、电器设备的配件、耐油耐酸耐碱板、香料胶板、普通纯胶管、耐油耐酸耐碱胶管、橡胶地板、橡胶道轨垫、橡胶杂板等。这些胶杂件广泛用于机械、车辆、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具有承受力强、防震、耐磨、弹性强、耐老化等特点。
该厂胶杂件的年设计能力150吨,实际产量50—60吨。1983年,改善胶杂件外观质量,销路扩大,年产量达52.2吨。1984年产量36.7吨。1985年产量48吨,加上翻新轮胎,总产值94.5万元,利润13.3万元。产品主要销往鸡西矿务局系统及鸡西煤矿机械厂、市轻工机械厂,还远销辽宁省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