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水泥

第二章 水泥及其制品

第一节 水泥


  1958年以前,鸡西市所用水泥全部由外地调入。1958年7月,矿务局建筑材料厂试制无熟料低标号水泥成功。在城子河乡二太堡建小型水泥厂,10月投产。当年生产200标号水泥147吨。1960年,该厂移交市城建局,改为鸡西市水泥厂。至1963年停产时,4年累计生产200标号水泥15721吨,占同期全市水泥消费总量154747吨的10.2%。1966年,城建局将水泥厂移交市工业局后,恢复生产。但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至1968年,3年间只生产200标号水泥3341吨。1969年后,矿务局为满足自用水泥,新建城子河水泥厂、恒山水泥厂和建材总厂水泥厂,水泥工业有了新的发展。1970年,全市生产300标号水泥7862吨。1971年,鸡西发电厂组织家属建成用粉煤灰作添加原料的小型水泥厂。1975—1978年和1982—1985年,市水泥厂进行两期扩建,年产400—600标号水泥6万吨,质量明显提高。
  1985年底,全市水泥厂共有6家。其中,全民所有制水泥厂4家(矿务局非经济独立核算厂3家),集体所有制水泥厂2家(鸡西发电厂动力水泥厂和矿务局恒山煤矿建筑材料厂)。另外有市水泥速凝剂厂、梨树区制瓦厂和穆棱煤矿劳动服务公司兼营水泥制造。全年共生产水泥11.8万吨,为当年消费量16.2万吨的73%。
  全市6家水泥厂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482平方米,有职工1124人。其中,固定职工870人。市水泥厂、动力水泥厂和恒山煤矿建筑材料厂自建厂起至1985年底止,累计生产各种标号水泥82.1万吨,为同期消费总量160万吨的51.3%。固定资产投资1092.4万元,累计实现利税464.8万元,占累计投资额的42.5%。其中,上缴利税355.4万元,占实现利税总额的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