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其它产品
第三节 其它产品
一、木丝板
1972年5月,滴道区建滴道建筑木器厂,占地面积12535平方米,建筑面积2230平方米。购置和安装制材机、压木丝板机等设备,将木刨花和苦土粉(氧化镁)混合压制成木丝板,用作墙壁或天棚,有防火、隔热、保温、隔音的作用,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年生产能力6万片(约折1800立方米)。主要原料木材由国家拨给,苦土从辽宁省营口市耐火材料厂购进。1972—1975年,生产木丝板251884片,折合7434立方米,每年平均生产62971片,折合1858立方米。1975年10月,该厂又增添设备,形成年产18万片生产能力的半机械化生产线。1976年生产137686片,比1975年的75451片增长82.5%。1978年该厂划归鸡西市建筑材料工业局,改名为鸡西市建筑木器厂。1980—1985年,因木材供应不足,产量大幅度下降,6年生产381096片,折合11433立方米,每年平均生产63516片,折合1906立方米。1985年开始销往北京市、长春市,产量低,满足不了用户需求。1985年职工83人,固定资产原值31万元。14年累计投资34.1万元,实现利润45.1万元,为投资总额的132.3%;上缴利税总额43.4万元,为投资总额的127.3%。
二、硅砂
硅砂是铸造、玻璃等工业的辅助材料,是黑龙江省的短缺产品。1970年5月,鸡西市滴道区建集体所有制滴道石粉厂。1971—1974年,该厂用生产原煤、骨胶和化肥(硝酸铵、氯化铵)的利润建厂房、购设备,安装筛选机、粉碎机、沉淀机、提升机、立碾机、破碎机等。1974年后,又投资7.5万元,增加硅砂设备。1975年,经市政府批准在城子河区和平村建硅石矿,批量生产硅砂。1975—1979年,5年生产普通硅砂13730吨,每年平均生产2746吨。精砂原料—硅石从营口市和阿城县帽儿山镇等地购进,价格高,供应不及时,质量不稳。因而,在城子河区城海大队开辟精砂石矿,做到原料自给。1980—1985年,生产精砂2673吨,每年平均生产446吨;生产普通硅砂17712吨,每年平均生产2952吨。主要销往省内,少量销往省外。1970—1985年,该厂累计投资25.9万元,实现利润24.34万元,为投资额的94%;上缴利税25.3万元,为投资额的97.7%。1985年底,占地面积13389平方米,建筑面积2225平方米,职工99人。
三、铸石制品
铸石制品是用玄武岩作原料,加高温熔化成铸石熔浆,浇铸成普通型、异形铸石板和铸石粉、铸石管材等。特点是耐磨抗腐,耐磨性能比普通钢材高6—7倍,抗腐性能比普通钢材高12倍多,但质地较脆。1970年,梨树区筹建鸡西市铸石厂,用小铸造炉多次试验,于1971年初熔化出铸石熔浆,并浇铸成型。1972年筹集资金12万元建成简易铸石板车间和熔化玄武岩的冲天炉、热处理结晶窑、退火窑。12月,省革委生产指挥部批准扩建,年产能力1万吨。其中,铸石板材5000吨,铸石管材4000吨,铸石粉1000吨。1973年国家投资173万元扩建厂房、增添设备。1976年可产普通和异型铸石板,因铸石板脆性太大,销路不好,5年亏损70.9万元。1978年改产铸石粉222吨、铸石板192吨,又亏损7万元。1979年辞退合同制工人130人,保留97人,除继续生产铸石板外,还生产铸铁件等。
1973—1985年,该厂生产铸石板4744吨,铸石粉587吨,亏损78.6万元。1985年底固定资产原值145.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