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线路

第二节 线路


  一、线路建设
  国铁线路1925年3月,中俄官商合办以滨绥线的下城子为起点至穆棱煤矿(今梨树镇)的铁路(原称穆棱铁路)建成通车并开始营业,这是鸡西境內最早建成的一条铁路线路。
  1935年12月,兴建林密线上西起林口东至密山的铁路线段,于1936年7月正式营业。1940年,着手修建鸡恒线和城鸡线上的梨树镇至鸡西的铁路线段,分别于1941年和1942年夏建成通车并开始营业,前者12.7公里,后者48.3公里。这3条铁路线路建成通车,可将鸡西生产的大量煤炭,经下城子、牡丹江运送到东北各地。
  1949年,鸡西铁路办事处有站线60公里,1985年增至86.7公里。
  企业专用线新中国成立初期,鸡西铁路办事处只有东江部和发电厂2条专用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专用线逐年增加,到1985年已发展到34条,有效长度达21公里268米。
  企业专用线的产权属于铁路,由铁路维修,车站管理,提供企业使用。它方便企业货物的发送,减轻铁路装卸业务的负担;缓和了铁路货物站台和货场的紧张局面,也节 省企业搬运货物的支出和人力动力的消耗,专用线的营运越来越受铁路和企业的欢迎。

  鸡西铁路地区企业专用线名称和长度(不含中省直煤矿)表
  17-1-1






  二、线路维修
  鸡西铁路地区工务段担负着地区管内铁路线路的管理、保养、维修任务。它设有12个领工区、43个养路工区(包括桥梁、综合、工厂等8个工区),职工905人。除负责正线、站线、企业专用线的维修任务外,还对管内隧道3条、大小桥梁94座、涵洞295道和道岔397组负有维修保养任务。
  1949年,管内各站的站线60公里。1958年后经几次扩建,延长到86.7公里。沦陷时期留下的3条正线(林密线、鸡恒线、城鸡线)多系土质路基,经五十年代的改造,已全部更换成石碴路基。1964年,将恒山、柏家、新中等3座木桥改修为钢筋结构桥梁。
  在维修技术和维修设备方面有很大改进。1969年,路基捣固实现机械化。1978年,养路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
  40年来,管内线路和设施虽多次遭受洪水冲击,个别区段由于地下采煤致使路面发生变化,出现塌陷、落石、滑坡等异常险情,但一直保持正常运输,始终是哈尔滨铁路局管内的良好线路。1985年,电镐取代了手镐,液体捣固器、液体起拨器和夯拍机、扒碴机等器械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