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运输 一、客运
1949—1952年,鸡西铁路地区每日只开鸡西林口和鸡西—恒山2对混合列车,每年平均运送旅客73万人,每日平均运送0.2万人。
1953—1957年,鸡西—恒山混合列车改为市郊旅客列车,日开2对,密山—牡丹江直达旅客列车日开1对。每年平均运送350万人,每日平均0.96万人。
1958—1965年,市郊旅客列车延长到滴道,直达旅客列车增至3对,通哈尔滨2对、通牡丹江1对。每年平均运送449万人,每日平均1.23万人。
1966—1975年,旅客列车对数没变,增加的旅客人数也不多,每年平均运送489.1万人,每日平均1.34万人。其中,60年代后期的几个年份,客流增大,客车超员,异常拥挤,厕所内,行李架上,甚至货车里都挤满了人。
1976—1980年,社会安定,旅客人数急剧增加,每年平均运送60万人,每日平均1.78万人。
1981—1985年,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在原日开5对旅客列车的基础上,又增加2对开往牡丹江的直达旅客列车。每年平均运送678.9万人,每日平均运送1.86万人,比“一五”期间每年平均运量增长94%。
鸡西站是鸡西铁路地区的主要客运站,1985年,每天平均发送旅客6355人,全年发送旅客231.95万人,占全地区20个车站总运量755万人的30.7%。
1949—1985年鸡西铁路地区各时期客流增长比较表
17-1-2
二、货运
1949—1952年,鸡西铁路地区每日平均装车593辆,运量1.78万吨,4年共运送货物2600万吨。货物列车有恒山线小运转日均2对,西鸡西—林口8对,两鸡西—密山2对。地区铁路职工广泛开展“铁牛”、“满超五”(满载超轴500公里)等劳动竞赛活动,掀起了多拉快跑、满载超轴的赶超热潮。
1953—1957年,货源少,运能吃不饱。为加速车辆周转,铁路派出人员到各企业组织货源,组织成组装车,收效显著,突破直达列车每日平均装车705辆的指标,运量达2.33万多吨,5年共运送货物4252万吨。
1958—1965年,货运发展幅度大,波动亦大,每日平均装车1056辆,日均运量3.69万吨,比“一五”时期增长58.4%。这期间运能和运量的矛盾十分突出。地区开展路矿联络协作,采用整列快速装车法,实行一条龙运输,仓满车到,使车辆的站停时间由11/小时缩短到4小时,8年共装车308万辆,运送货物10800万吨。
“文化大革命”10年间,货物运输虽受到干扰,但发送量仍高于“二五”期间的水平。1966—1970年,每日平均装车1073辆,运量3.9万吨。1971—1975年,每日平均装车1035辆,运量4.2万吨。
1976—1980年,每日平均装车1076辆,运量4.5万吨,略高于“文化大革命”期间。1981—1985年,每日平均装车1042辆,运量4.7万吨,比“一五”期间增长1倍。
西鸡西站是牡丹江铁路分局管内第二个较大的枢纽车站,承担着东自虎林、密山,西自林口、滴道,南自恒山,西南自牡丹江、梨树镇等条线上列车的解结任务。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运送煤炭、木材、粮食等重要物资的咽喉要道,每日平均接发列车70对以上,办理车辆2600辆左右。调车作业占86%的配备站线18条。其中,到发线6条,编组线11条,站修线1条。1973年10月,新建信号楼,闭塞形式、联锁设备、道岔纵横,全部改为电气化。在近几年牡丹江铁路分局运量以每年平均6.1%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这个枢纽站的质量、特性和综合承受能力,对牡丹江铁路分局、哈尔滨铁路局都有重大的影响。
1949—1985年鸡西铁路地区各时期货运量统计表
17-1-3
三、煤炭发运站及装车形式
煤炭发运站鸡西铁路地区货运任务主要是发运煤炭,煤炭发运量占地区货运总最的98%以上。统配煤矿煤炭的发运主要由恒山、西鸡西、滴道、梨树镇、西麻山和鸡东6个车站承担。1980—1985年统配煤的装运情况如下表:
1980—1985年鸡西统配煤发运站装运情况比较表
17-1-4
装车形式1949年,鸡西铁路地区煤炭的装车形式是人力装车和煤仓放煤同时并用,以人力装车为主。当时有煤仓6座,吨位较小。1958年,各矿修建部分高站台和部分煤仓,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力装车的劳动强度。1978年,储煤仓增至12座,储煤能力达9900吨。1985年,储煤仓增至17座,储煤能力达32000吨,比1978年增加2.23倍。还有4个车站增置了吊车,4个车站增置了列车,1个车站和2座煤矿增置了输送机,减轻了人力装车的繁重劳动。
四、集装箱和联运
集装箱1979年,密山站首先开办集装箱业务,1980年鸡西站也开始办理。集装箱有5吨箱和1吨箱2种,1辆货车能装5个5吨箱。其特点是便于装车的检装,货物不易损坏,对怕湿怕盗的货物有保护作用,周转快,减少货物积压,缓和库房紧张局面,也方便货主,节 约运费(运价低于零担货物)。7年来共装货物25449箱,重81114吨。集装箱的使用逐年增加,稳步发展。
1979—1985年鸡西铁路地区集装箱发展情况表
17-1-5
联运1966年,鸡西站开始办理联运业务,由市交通局、铁路、银行等单位派员组建联运办公室。以上门取货、送货到家、统一结算费用的方式,方便货主,缓和仓库和货场的紧张局面,加速了货物周转,密切了路企关系。1981—1985年,共上门取货15131吨,送货到家236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