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公路养护
第四节 公路养护
一、养路组织
义务护路员1946—1949年,鸡宁县政府民政科公路股负责全县公路养护工作。由县统一组织,各区、乡、村利用农闲季节 ,按自然区划,出人、出车养护当地区、乡、村公路,随坏随修,维持通车。1950年4月,鸡西县各区、乡成立公路养护委员会,公路沿线各村屯派人备料、拉运,利用雨后时间抢修路面。12月,县成立交通管理委员会,重新整顿各区养护路委员会。护路、护线队员从农民积极分子和民兵骨干中抽选,由乡长、民兵队长负责,每公里配1—2人,日夜上路巡视,雨后撒沙,雪后清雪,义务护路,不取报酬。1956年,全县交通管理委员会有委员735人,靠近公路干线的9个区、125个村屯护路、护线小组1042个,护路队员11590人,胶轮、铁轮车和人力车12878辆,牛、马829头(匹)。义务护路队员在鸡西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代表工(民工建勤)1956年后,根据交通部《关于民工整修公路的暂行规定》,在公路两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适龄劳力(18—50岁)都有义务参加道路养护(含工程大修),1个劳动力每年出5个人工、2个车工,报酬由农业社付给。1957—1958年,市公路部门与沿线生产队签订“亦工亦农养护合同”,由生产队组织社员整修和养护公路,公路部门定期派人检查验收,合格者发给补助费,不合格者限期修好。1959年,改由沿线生产队指派代表工包段养护公路。公路部门每年付给代表工菜金款,生产队给代表工记劳动工日。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1978年。但公路的大、中修工程,仍采取民工建勤形式。民工建勤这支队伍已成为公路工程大、中修的主要力量。
专业道班1960年,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科建立东太、新兴道班,养路员工50人。1962年成立公路养路段,人员80人,养护里程增加到65.6公里。1971—1978年,先后2次招工,专业养护人员增加到177人(农村代表工全部回乡),专业养护里程240.7公里。其中,沙石路里程152.3公里,渣油路里程88.4公里。还养护省级公路121.9公里,县级公路40.3公里,专用公路78.5公里,养护桥梁38座,涵洞45道。1985年,全市专业道班有麻山、青龙、南甸子、兰岭、梨树、猴石、白石、和平、恒桦、城子河、滴道、新兴、东太、恒山、平岗、朝阳、西鸡西等17个道班,专业养护人员385人,养护里程378.7公里。
二、工程大修
鸡西县公路工程大修(含新建、改建),始于1952年。在公路部门直接组织(管理)下,采用民工建勤形式,利用农闲季节 进行道路整修和施工。1958—1963年,公路工程队以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的临时工为主,以民工建勤为辅。1964年后,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启用临时工已适应不了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市交通局正式组建大修工程队,配备专职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也从公路科划出,实行独立核算。1965年,鸡西市历史上罕见的穆棱河洪峰过境,全市公路干线冲毁路面7.95公里,土方量480.5立方米;路基冲毁和缺口2.61公里,土方量291.5立方米;桥梁毁坏2座,70米,涵洞冲毁14道(木涵11道、石涵1道、钢筋混凝土管涵2道),流失桥梁木材61立方米(其中成材59立方米)。县级公路路基冲毁24.5公里,土方量412立方米;木桥冲坏9座,90米,涵道毁坏61道。乡级公路路基毁坏56.9公里,土方量9.9万立方米,木桥冲毁34座,200米,涵洞毁坏124道。全市公路交通遭到严重的破坏。洪水过后,在市人委的统一领导下,公路部门本着先易后难,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以大修工程队为骨干,动员全市筑路员工和广大群众,积极抢修道路、桥涵。到年底,全市修铺道路122公里,改建桥梁4座,76米,维修2座,113米,修建石拱桥5座,87米,涵洞48道,基本恢复正常通车。1968—1984年,公路部门根据每年大修工程项目做计划,调配技术力量。工地领导小组由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组成,负责施工中的工程技术、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按时间、保质量竣工。
三、公路绿化
新中国成立后,鸡西县公路部门在抢修恢复公路交通的同时,注意原有公路树木的保护,并逐年绿化。1965年,公路绿化里程25公里(植树里程30公里),苗圃2.4公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路树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普遍缺株断行。1979年后,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公路绿化里程也相应增加。至1985年,全市公路植树里程466.3公里,绿化里程254.5公里(路树以杨树为主,部分柳树、松树、梧桐树为辅),苗圃7个,11公顷。
(一)、绿化方法
1962年前,各主要干线公路由公路部门出人给予指导或供应部分树苗,采用民工建勤的方式,实行义务植树。但树权不明确,缺乏管理,成活率低。1962年后,贯彻“国造国有,队造队有,合作造林,收益按比例分成”的造林政策,在省级、县级公路道旁植树(专业养护公路)由国家投资,养路员工按各道班所辖路段栽植、管理,收益归国家所有。社、队公路(乡道)按社、队划段,投资、劳力、管理均由社、队负责,收益归集体所有。专用公路(矿山、边防、林业公路)种植路树,由公路部门和沿线使用单位签订合同,公路部门供给树苗,各单位出劳力,保栽保活,收益按所签合同分成。
(二)、管理
1962年前,鸡西市公路路树的管理严格执行统一规划,选择优良树种,科学种植的原则,及时浇水、剪枝、治虫(包括粉刷树干)。1962年,公路树木按干线公路、乡道、专用公路使用单位划分管理范围,派人上路巡回管护,采取道班、社队、护林员三结合管理方法。现有路树的所有权,按照不同的造林管理形式,立档备查;损、伐、偷者,一律实行损失1棵,包栽3棵,罚款5元的护林政策。
(三)、采伐更新
鸡西市公路树木的采伐更新,严格按照《森林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凡属公路扩建、改线、风刮、水冲、虫害、病死等原因需采伐更新路树,均履行“干线公路由省、市公路主管部门批准,县、社公路由市、县公路部门批准”的手续,不论国造、队造、合作造林的路树,均按栽植合同兑现分成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