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全市农村许多生产队迫切要求扩大自主权,实行联产计酬,包干到户。有些生产队学外地做法暗地在温室、大棚生产中试行联产计酬、包干到户或大包干的生产责任制。
  1980年,鸡西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精神,在全市357个生产队(占全市农村生产队总数的81%)中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麻山人民公社13个生产队实行承包到组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其中11个生产队粮食总产157.6万公斤,比1979年增产49.5万公斤,队队卖余粮。滴道河人民公社南甸子大队第六生产队把3栋(0.23公顷)塑料大棚黄瓜承包到个人,总产量达4万公斤,总收入13500元,比1979年增产1万公斤,增收2400元。1981年,全市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进一步巩固,57个大队把拖拉机承包到户。1982年,鸡西市委、市政府组织干名干部深入农村宣传、贯彻《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精神,解决农村干部、社员“怕变”的思想,宣布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不变,土地承包期15年以上。全市500个生产队中,有477个生产队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生产队26个;实行季节包工、定额计酬的生产队238个;实行包产到组、联产计酬的生产队118个;实行包产到户、联产计酬的生产队9个;实行统一经营、联产到劳的生产队30个;实行包干到组、统一提留的生产队28个;实行包干到户、统一提留的生产队28个。
  1983年,全市农村出现专业户、重点户258户。其中,梨树人民公社专业户达122户,每人平均收入234元,比1980年的123元增长90.2%。长青人民公社9户粮食专业户,平均每户向国家交售粮食5000公斤。12月,全市撤销10个人民公社,建立10个乡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建立后,实行党、政、经(经济管理委员会)分设,各自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承包合同制得到推行,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大批劳动力从单一的种植业转移到林牧副渔和乡镇企业、商业、运输、建筑、服务业上去。1984年,全市建立农业机械、畜禽防疫、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服务机构52个。推广地膜覆盖、蔬菜育大苗、水稻工厂化育秧、化学除草等新技术28项。全市养鸡专业户发展到1632户,饲养成母鸡15万只,提供商品蛋90万公斤,相当于计划收购鲜蛋的60%。农村每人平均收入380元,万元户1500户,比上年增加3倍;农民存款总额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全市缴纳农业税70万元。
  1985年,鸡西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户家庭经营长期不变的政策。继续完善土地承包办法,落实养地基金,完善林业、乡镇企业责任制。当年,全市专业户、重点户达5129户,经济联合体30个,专业屯3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乡村企业发展很快。全市农村总收入11097万元,比上年增长45%,比1980年增长2倍;农民每人平均收入458元,比1980年增长3.16倍;向国家缴纳农业税91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全市133个村上缴统筹费47万元,占全市农村总收入的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