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土地开发

第二节 土地开发


  1881年,清政府撤销封禁政策,募民开荒,鸡西地区土开始得到开发。1899年,在兴凯湖附近蜂蜜山设立招垦局,垦殖虎林、蜂蜜山、鸡冠山(今鸡冠区)一带荒原。1903年7月,中东铁路通车后,人口逐渐流入鸡西地区。1908年梨树沟子(今梨树区)有18户居民,垦荒种植。1912年,辽宁人张德利会同老乡梁雨臣等投靠密山知府胡魁章,领得在鸡冠山以西垦荒执照。张德利定居垦荒地址张家窝棚(今鸡冠区园林路),梁雨臣定居垦荒点称梁家窝棚(今西郊乡梁家村)。
  1917年,平阳镇姜子周等8户地主买通官府丈量人员,扩大地界,兼并弱小农户土地,共兼并土地1000多公顷。1921年,长春粮栈商人沈子君到哈达岗开办酒厂,以收地租粮食为原料酿酒出卖赚钱买地,到1934年占有熟地1000公顷,成了鸡西一带头号地主。
  1935—1940年,3批移入鸡西地区的日本“开拓团”705户、3090人,分别在城子河、哈达河、永庆、兰岭、共荣、钏路、凤山、碱场等8个点,以强制手段,低价收买土地(每公顷伪满币4.2元)3458.6公顷(其中开荒61公顷),每户平均占有4.9公顷,日本开拓团以低劳金雇佣失去土地的农民做苦力。失去土地的农民“反满抗日”情绪极大。移入城子河的日本“开拓团”团长佐滕修在《农业与经济》一书中写道:强占土地是最伤脑筋的一件麻烦事,特别是涉及房子的事情,把当地人移到边远的地方去,弄不好就要出乱子。1945年7月,日本“开拓团”占有土地3458.6公顷,占鸡宁县耕地面积29574.4公顷(其中,满拓团占地19576.9公顷,民用耕地6536.9公顷)的11.7%。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发《土地法大纲》,广大贫苦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从地主手中夺回了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各级政府为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开荒补贴、减免农业税等政策,鼓励农民开荒。1949—1952年,新开荒土地面积593公顷。1952年,每公顷粮豆产量1512公斤,比1949年增长96.6%。1953年后,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集体开荒7972公顷,国营农、林、牧场开荒200公顷,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开荒3733.3公顷,个人“小开荒”13333.3公顷,实行个人承包荒山、荒地植树造林(包括果树)500公顷,废弃地复垦造田4.5公顷。33年综合开发土地累计25743.1公顷,每年平均增加耕地780.1公顷。1985年,全市计划内耕地面积25914公顷,农业人口159181人,每人平均占有耕地0.16公顷,比1949年每人平均0.51公顷减少0.35公顷(即68.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粮食每公顷平均产量2119公斤,比1949年增长2.75倍。鸡西市土地虽然得到开发利用,但也出现过盲目开垦荒地、毁林开荒等问题,造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据1983年11月《鸡西市农业区划调查》资料称,鸡西市郊区实有耕地面积46246.8公顷,比计划内耕地面积25914公顷多20332.8公顷。
  鸡西市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有荒山、草地面积43532公顷,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9.5%。其中,草地、荒山30514.3公顷,放牧地5221.1公顷,荒地7796.6公顷。荒地零星分布在梨树区梨树乡凤山河上游河谷,麻山区麻山乡牤牛河上游河谷,滴道区兰岭乡大通沟上游等地。主要土壤类型是草甸土、泥炭沼泽土,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全量养分储量较高,但土质粘糗、冷浆,可垦宜农荒地少,一般宜用作割草地、放牧地。
  全市12座国营统配煤矿、3座省营地方煤矿、270座小煤窑开采煤炭,分散面大,造成20240公顷采空区或下沉区。扩大各类造田队,实施废弃地复垦造田乃是鸡西市综合开发土地的重点。

  1949—1985年部分年份鸡西市计划内耕地与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表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