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经济作物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907年,鸡西地区从关内来的垦荒者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日葵、晒烟,自食、自用,小量就地出售。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人口增加,农民种植向日葵、晒烟数量逐渐增加,且有少量到市场出售,但发展缓慢。1948年,鸡宁县土改运动结束后,农民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根据自食自用和市场的需要自由种植,面积少、品种多、产量低。
  1957年,鸡西市在鸡冠区、恒山区和长青公社种植红花、篦麻、小茴香等14公顷。1958年,市药材公司在长青公社正阳沟征用2.7公顷土地建药材种植场,种植人参、黄芪、生地、甘草等。1962年后,梨树、兰岭、柳毛、麻山等8个公社的10个生产队种中药材66.7公顷。1974年,全市10个公社86个药材点种植人参、红花、甘草等40余个品种,种植面积25公顷,留存面积60公顷,收购量26195.9公斤。
  1975年,市烟草公司在麻山公社五龙大队试种烤烟2.3公顷获得成功。1977年,兰岭、柳毛、滴道河公社也种植烤烟。1978年,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达66.67公顷,药材收购量11.8万公斤。1979年后,由于土地分散,产销失调,药材生产急剧下降。全市药材种植面积下降到39.8公顷,比1978年减少40.3%,收购量4.3万公斤,比1978年减少63.6%。
  1980年后,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方法也逐步科学化。当年,全市种植向日葵22.47公顷,每公顷产量247.5公斤,总产量5561.3公斤。1982年,市政府成立烤烟生产办公室,指导烟农采用塑料大棚育烟草,移苗假植幼苗,施用发酵的农家肥和饼肥为主、化肥为辅等增产措施。1983年,全市种植烤烟466.7公顷,总产70万公斤。1984年,市烟草公司推行统一烤烟品系、统一由烟草站催芽、统一播种时间的“三统一”管理措施。当年全市种植烤烟506.6公顷,总产量95万公斤。种植向日葵40.1公顷,比1980年增长78.5%,每公顷产量645公斤,总产量25864.5公斤。1985年,全市烤烟生产推广单株营养块、一次定植和地膜覆盖新技术,同时推广一批新品种,每公顷产量达2250—3000公斤,总产量119万公斤。向日葵种植面积也比上年有所增加,产量有所提高。但是中药材生产由于品种种植比例失调,市场调节能力差,加工能力低,全市中药材种植点只剩13个,种植面积12公顷,比1978年减少84.9%和82%,收购量11549公斤,比1978年减少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