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品种分布
第二节 品种分布
鸡西市境内农作物各品种分布在第二、三、四3个积温带内。
第二积温带 活动积温2500—2700℃,处地穆棱河、滴道河、黄泥河子两岸冲积平原地区,具有土质肥、水源足的特点,海拔180—250米,80%的积温保证率在2300—2400℃。干燥指数0.81,作物生长期120—125天。该积温带有红星、西郊、长青、滴道河、柳毛、红旗6个乡的50个村,种植水稻、小麦、谷子、大豆4105公顷,种植蔬菜333.3公顷,满足区域内城市、矿区50万人的蔬菜供应。每年平均提供商品菜1000万公斤、商品粮500万公斤,是鸡西市商品菜和商品粮基地。长青乡永红村(朝鲜族)有水田200公顷。其中,村科研队有水田4.5公顷,承担全省的水稻牡交30号品种分布区域试验任务。1985年,每公顷产量突破7500公斤。为国家提供一、二级良种(原)25万公斤。
第三积温带 活动积温2300—2499℃,在穆棱河鸡西段上游、牤牛河两岸的丘陵地带,土质、水源较好,海拔300米左右,80%的积温保证率在2200—2300℃。作物生长期115—120天。该积温带有柳毛、兰岭、麻山3个乡的40个村。在这个积温带内,种植粮豆作物573.3公顷,并种植夏菜油豆角、茄子、青椒、蕃茄和秋菜萝卜、马铃薯、大白菜。每年提供商品粮近50万公斤、商品菜250万公斤。麻山乡太和、麻山、青龙、新光、上顶干、五龙、西大破、东新、和平等村种植60公顷大花心白菜,提供商品菜180万公斤;种植马铃薯266.6公顷,提供商品马铃薯300万公斤。其中,200万公斤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
第四积温带 活动积温2100—2299℃。多在半山间丘陵地带,土质、水源较差,海拔350米以上,80%积温保证率为2000—2100℃,作物生育期110天左右,干燥指数0.71。该积温带有梨树、兰岭、民主、麻山乡的21个村,多处于远郊山区。在这个积温区域内,种植克旱7号小麦、丰收10号大豆等粮豆作物3021公顷,还种植小豆、绿豆、饭豆等小杂粮。
鸡西市在不同积温区建立良种队(点)49个,种植面积1805.5公顷,繁育粮、菜作物品种30个,年产良种200万公斤。1985年,民主乡民主村三组繁育的1.25万公斤合丰25号大豆,比“四粒齐”、丰收10号大豆增产30%。同年,柳毛种子站将合丰25号大豆良种13.5万公斤销往穆棱县、双鸭山市,受到合江农科所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