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经营管理

第三节 经营管理


  一、计划管理
  1976年,市种子公司按年度计划统一安排下达供种、繁殖、经营、资金使用等具体指标,基本上做到年初安排计划,按季检查执行计划,半年和年终总结实现计划。实行合同制对全市农作物种子的产、购、销、调等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发挥种子部门的职能作用。年底,全市供种量达43.2万公斤,超额44.1%完成计划。
  鸡西市农作物年用种量180万公斤,正常情况下70%由种子部门组织统一供种,遇到灾害则需补充计划。1972年,气温低,作物贪青晚熟,降雪早,水稻发生冻种,到10月末只选留出水稻种子5万公斤,造成1973年春缺水稻种子40万公斤。经市、区、局、社、站各级干部多方努力,派出一批人员到吉林省图们市求援,为全市水田区调入和串换水稻种子40万公斤,保证了全市2333.3公顷水田适时播种。
  1978年,全市计划蔬菜采种面积116.2公顷,2年生蔬菜母根培育面积49.4公顷,共计165.6公顷。1979年,下达良种繁育计划173.8公顷(其中,蔬菜种子87.2公顷,大田种子86.6公顷)。尽管遭受严重干旱,由于加强管理,增强计划观念,仍获得较好收成,生产良种达20万公斤(其中,蔬菜种子5.4万公斤)。1980年7月15日,市种子公司组织人员深入到郊区8个种子站、4个良种场、14个良种繁殖点,对计划供应各种种子进行检查。至检查之日,已供应各种种子27.5万公斤(蔬菜种子11.5万公斤,粮食种子16万公斤),占计划供应30万公斤的91.7%。年底,全市供应良种432398公斤,超额40%完成计划,纯利润55130元。
  二、销售管理
  1970年,市种子站建立种子销售商店。当年经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高粱等31个粮豆作物种子品种,年销售量5万公斤,同时经营黄瓜、茄子、白菜、萝卜、豆角等57个蔬菜作物品种,年销售量10万公斤,受到省种子公司的好评。1973年,增加种子销售网点9个,总营业面积达1260平方米,经营人员35人。种子销售额、经济效益逐年增加。1971—1980年,10年间种子销售利润总额199万元,上缴利润11.1万元,居全省上游。1985年,全市种子销售网点扩大到11个,总营业面积1335平方米,营业员45人,种子销售额达120.4万元,比1980年增长73.5%;每人平均经营与销售种子5000公斤,效益4350元。同年春,集市上经营种子商贩增加到64户,经营量达3.5万公斤,造成蔬菜种子市场混乱。5月,市种子公司进行调查,协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种子销售个体户进行整顿,对违反《黑龙江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者予以取缔,对保留的26户种子销售个体户实行“三证一照”(种子准繁证,质量合格证,经营许可证及执照)管理。
  三、贮存
  1957年前鸡西县种子多由农户自己贮藏保管,少量种子由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贮存保管。1958—1977年的20年间,种子贮存保管多由生产大队、生产队集体建仓库,设保管员管理,少数良种由公社种子站或市种子站(库)及市级良种场分别贮存保管,基本达到安全贮藏用种。1980年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种子贮存保管任务发生变化,市种子公司在库房建设、贮存技术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扩大种子贮存量,改进安全贮存条件。在城子河、鸡冠、滴道、梨树等10个区、乡种子站新建与购买种子库房10座、1297平方米。1985年,全市种子系统贮备各种种子100万公斤,基本达到2套种子,使用1套,贮备1套(顶贮备粮指标),做到丰年贮,灾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