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良种示范场

第二节 良种示范场


  1958年4月,市人委决定将城子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四、第五生产队72户社员、48公顷耕地划出,建全民所有制园艺试验站繁育蔬菜良种。当年,市财政投资5万元购买种子、农药、设备等。繁育蔬菜良种4070公斤。其中,苹果青蕃茄籽15公斤,黄瓜籽50公斤,菠菜籽2500公斤,黑油光茄子籽5公斤,其它菜籽1500公斤。种植大花心白菜5公顷,产母根20万株。
  1959年3月,市财政投资10万元,用于繁育大花心白菜良种和建设温室群。栽植大花心白菜母根5.4公顷20万株。同时进行消灭大花心白菜母根腐烂病的试验取得成功,成活率91%,生产大花心白菜籽3084公斤,不仅满足了全市秋白菜良种的需要,而且还支援牡丹江、密山、虎林等市、县357.5公斤。全市播种1046公顷大花心白菜,平均每公顷产量4.8万公斤,总产量比1958年增长66.9%。柳毛管理区种植的10.9公顷大花心白菜,每公顷产量达11万公斤。
  1962年,省农业厅拨款2.5万元,牡丹江专署拨款2万元,用于鸡西市发展良种生产,新增良种基地45.2公顷。
  1963年4月,园艺试验站改为地方国营鸡西市良种示范农场,以繁育粮食种籽为主。到1964年,生产粮食种籽18.2万公斤、种薯32万公斤。
  1965年,经与省、地科研部门联系承担了省、地品种区域试验面积1.9公顷。年底,又从东北农学院香坊实验农场引进东农64—278大豆、小麦等10多个品种,实行人工单粒点播高倍繁殖,小麦单产提高20—50%,大豆单产提高6—10%。使东农64—278和合丰5号大豆良种很快在全市推广。
  1969年,种植粮豆种籽田129.2公顷,生产粮豆种籽19万公斤。承担省、地粮豆作物品种区域实验20多个品种,面积3.7公顷,获得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试验材料60余份。经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全市推广了克丰1号、克旱2号小麦,丰收5号大豆,新大粒黄谷子,黑育78、嫩单3号玉米等38个粮豆作物品种。
  1972年,接收上山下乡知识青年22人。因修哈达水库,经市革委批准将炮手沟86.8公顷耕地划归鸡东县,场内种籽田面积减少到53.6公顷。1973年,采取“加强菜粮良种繁育和生产蔬菜并举,实行多种经营,以副养主”的方针,生产粮豆良种7.5万公斤,繁育蔬菜良种1600公斤,生产商品蔬菜44.4万公斤。1974年,成立科研队,种植试验田3.5公顷,繁育、引进、推广10个蔬菜新品种。当年,市财政拨款3万元,建蓄水池1座,蓄水量5000立方米,使10公顷菜田受益。1978年,市财政拨款1.8万元,用于良种场基础建设。
  1979年,改革管理体制,实行生产队管理,全场划分为4个农业队、3个畜牧队、1个科研队和场办工厂。1982年2月,在3个生产队实行承包管理责任制。1983年,改生产队承包为小组承包。全场25个生产小组承包蔬菜种籽田15公顷,生产蔬菜良种4000公斤,每人平均生产总值1502元,比最高的1981年增长16.4%。1985年,市良种示范场土地全部承包给82名职工,生产蔬菜良种3750公斤,粮豆种籽1.4万公斤,每人平均生产总值达254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