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农业机械第一节 机构队伍 1945年前,鸡宁县农村经济十分落后,农民使用的是旧式农具。日本“开拓团”曾在城子河、哈达等地使用“洋犁”开荒。新中国成立后,为迅速恢复农业生产,国家开始发放农业贷款,增补旧式农具和示范推广新式农具。1949年,国家贷给鸡西县改良农具152台。滴道、哈达、下亮子、平阳、兴农等区自己推广改良农具300台。1950年,国家调拨给鸡西县苏式马拉农具12台进行示范。1953年,第九区(东海)兴隆农业生产合作社用新式农具平播小麦25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1101公斤,比旧犁耕种增产40%,超过附近村屯平均小麦单产1倍。为推广农业技术和新式农具,有5个区建立起农业技术指导站,负责指导10个村4717.4公顷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1.1%。其中,300公顷单产超过当地平均产量1倍以上,其它也都超过附近村屯同类作物产量15—20%,创造了大面积丰产。1955年,全县10个区中的其它5个区也建立农业技术指导站,同时建立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到年末,全县推广使用双轮双铧犁323台,播种机132台,钉齿耙132台,镇压器136台,收割机65台。1956年,全县推广各种新式农具2000台。1957年,全市出现工业大力支援农业高潮。农村利用锅拖机、煤气机发电,同时架设了大量供电线路,制米机、磨面机、锄草机、粉碎机开始发展。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表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指示,鸡西煤矿机械厂的干部和工人发挥聪明才智,制造了1台热特—25K型轮式拖拉机,投放到城子河园艺农场使用。
1959年底,国家调拨给鸡西市轮式拖拉机和链轨拖拉机各2台,农机总动力782千瓦。同年,设立鸡西市农机管理局。1960年,建立梨树、柳毛、恒山、麻山农业机械管理站。
1961年末,全市郊区农村拥有拖拉机8台,各种机引农具11台,农机总动力1412千瓦。机械作业主要是翻地、耙地和开荒。机械作业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3%。半机械化农具及非田间机械有了进一步发展,全市农村有新式农具和改良农具3000台(件)。
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拖拉机实行国有国营,办国营拖拉机站。7月,撤销市农业机械局及下属4个农业机械管理站,成立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和红星、城子河国营直属机耕队,共有拖拉机10台。其中,一队(红星)5台,二队(城子河)5台。总站实行二级管理,统一核算。1965年,在2个直属机耕队基础上建麻山、兰岭、红星、红旗分站。城子河公社由红星分站派车定点,梨树和柳毛公社由红旗分站派车定点。机车实行定点作业,进一步提高了机械效率。1966年,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5台。其中,链轨22台,胶轮3台,完成总作业量11133.3公顷,农机总动力达2947千瓦,比1962年增长38%。
1967年4月开始,市农机总站的拖拉机陆续折价变卖给社、队经营。一部分由公社直接经营,大部分由大队经营。大队设立机耕队,为各生产队代耕。有条件的生产队也开始经营农业机械。1968年,撤销市农机管理总站和分站。1972年,恢复市农业机械局,建立8个区社农机管理站,成立市农机科研所。1977年,市农机供应站改为市农机供应公司。1979年,各区建农机科。1982年末,全市公社机耕队14个,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9台,小型拖拉机3台。有拖拉机的大队110个,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74台,小型拖拉机80台。有拖拉机的生产队358个,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19台,小型拖拉机410台。各种机引农具增加到75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146148千瓦,机械作业面积达17273.3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4.4%;机翻地面积达16666.6公顷,占总翻地面积的85%;机播面积5227公顷,占播种面积的19%;机械中耕面积920公顷,占总中耕面积4.5%。机械深松、机械插秧、机械收获都有较大发展。
1983年开始,农机经营体制由集体经营转变为以户营为主的国家、集体、个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局面,出现了一大批农机专业户。1985年末,全市郊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70台。其中,独户经营的458台,占总数的68.4%;联户经营的100台,占14.9%;乡和村集体经营的68台,占10.1%;其它44台,占6.6%。拥有小型拖拉机1793台。其中,独户经营的1730台,占总数的96.5%;联户经营的43台,占2.4%;乡或村集体经营的只有13台,占0.7%;其它7台,占0.4%。大中型拖拉机比1982年末增加5台,小型拖拉机增加2.3倍。全市有1509户农机专业户。其中,代耕专业户461户,运输专业户977户,农副产品加工专业户71户。农业机械总动力183382千瓦,机械翻地9067公顷,比1982年减少7600公顷,机翻地占总翻地面积的54%;机械播种2467公顷,比1982年减少2760公顷,机械播种占总播种面积的9.5%;机械中耕2260公顷,比1982年增加1340公顷,机械中耕占总中耕面积的12.5%。机械中耕面积增加,主要是发挥了小四轮拖拉机的作用。除少数使用小型中耕机外,大部分是小型拖拉机带手扶犁杖,即“犁后喘”进行中耕作业。
机构及负责人表
1970—1985年全市农田主要作业项目机械化程度统计表
19-10-1
单位:公顷